徐釚 :
江苏吴江(今属苏州)人。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康熙十八年(1679)以国子监生应试博学鸿词科,由梁清标荐举,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会当外转,遂乞归,后以原官起用,辞不就。卒于康熙四十七年。
徐釚好古博学,弱冠即有天才之名,见赏于龚鼎孳。其诗如七古《落花篇》,写芳华一去不返,在唐人意境的基础上转进一层,婉约可思;七绝《十八滩》描绘滩声可畏,构想工巧。
尤擅填词,题材以咏怀、唱和为主,小令如〔罗敷媚〕《无题》:“梵字阑干银屈戌,锦瑟欢逢。弹破春风。都在衣香鬓影中。帘前鹊脑烟初散,惜别匆匆。翩若惊鸿。顿隔屏山路几重。”旖旎动人,有着脱胎于李商隐诗歌的风华。又如〔一剪梅〕《春夜》:“细雨廉纤自掩门。生怕黄昏。又到黄昏。鸳鸯枕上拭啼痕。多少青春。断送残春。”一气流转,在本色语中见出不凡情致,因此吴蔼称“菊庄以弘博绝丽之才,落魄不羁,偶为小词,故多惊艳语”(《菊庄词》跋),指出了其词较为鲜明的一种特质,〔蝶恋花〕《客中感春》、〔卜算子〕《春恨》、〔清平乐〕《春雨》诸阕,都有这种特色。他的慢词中,有一些作品隐约流露了民族意识,如〔忆旧游〕《寄家方虎翰林》、〔沁园春〕《读曹顾庵学士京华词依韵奉柬》等,格调由华秀趋于苍老沉着;还有少数豪宕之作,如〔望海潮〕《登吴山绝顶》、〔念奴娇〕《题陈其年乌丝词》等。总体而言,其词绵丽幽深,耐人寻味,当时即负有重名,朝鲜贡使仇元吉曾以金饼购其词集而去,使之流传域外。
徐釚在词学领域最大的贡献是编纂了第一部大型词学理论资料著作《词苑丛谈》,共12卷,成稿于康熙十七年。收录自晚唐到清中叶词人的故实、词作,以及历代的评论,分为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证、谐谑、外编7门,其中以“品藻”和“纪事”篇幅最多。嘉庆(1796~1820)中,冯金伯增订此书,又编成《词苑萃编》24卷。
著有《南州草堂集》30卷,康熙三十四年刻本;《南州草堂续集》4卷,康熙四十四年刻本;《菊庄词》2卷,康熙自刻本。编撰有《本事诗》12卷,光绪十四年(1888)徐氏刻本;《词苑丛谈》12卷,康熙刻本,乾隆中收入《四库全书》,道光中潘仕成刻入《海山仙馆丛书》,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唐圭璋先生校注本,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百里校笺本,2008年中华书局收入《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