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1611~约1679)

    李渔(1611~约1679) :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字笠鸿,一字谪凡。号湖上笠翁。原籍兰谿(今属浙江),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在明代考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出身富有之家,园亭罗绮在本邑号称第一。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遂移居杭州,又迁南京。从事著述,并开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又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人府邸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在此期间,与戏曲家吴伟业、尤侗结交。后因担任主演的乔、王二姬相继病亡,本人亦已年老,境况较前困窘,再度迁居杭州,终老死去。李渔在当时很有声名,但毁誉不一。平生著作有剧本《笠翁十种曲》即《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 《巧团圆》、 《凰求凤》、《意中缘》、 《玉搔头》,另有《偷甲记》、 《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醋记》、《补天记》、《双瑞记》等 8种是否出自他的手笔,尚未有定论;小说《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迴文传》、《肉蒲团》等;杂著《闲情偶寄》和诗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李渔的戏曲创作数量虽多,但大都为滑稽剧和风情剧,且多情趣低下,甚至流于猥亵之病。就思想内容言,《十种曲》中只有《比目鱼》和《蜃中楼》较为可取。前者写谭楚玉和刘藐姑的爱情故事,刻画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后者把柳毅传书和张羽煮海两个故事糅合在一起,歌颂了男女主角为了维护爱情的反抗精神和行为。但自清代以来,通常认为《风筝误》是李渔的代表作,此剧写韩世勋与詹淑娟婚姻故事,情节曲折,误会丛生。论者认为它关目布置很工,宾白言谈得当,曲词本色平易,但也批评它有堕入恶趣的严重缺点。
  李渔的小说虽大都取材于当时社会生活,但亦多格调低下,思想陈腐之病。所写内容以男女婚姻为主,情节比较曲折。
  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却取得杰出成就。《闲情偶寄》之《词曲部》、《演习部》实为戏曲理论专著,后人录出单印,名《李笠翁曲话》或《笠翁剧论》。《词曲部》论戏曲创作,含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项;《演习部》论戏曲表演。李渔在编剧技巧方面作了系统、丰富而精到的论述。他十分重视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特征,强调"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要求编剧之时,"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他充分认识到戏剧结构在剧本创作中的重要性,声称“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并就结构问题提出了"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等具体方法。他强调宾白的个性化,即所谓"语求肖似","欲代此一人立言,先以代此一人立心","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又提出戏曲之格局要求"小收煞"处,须"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最后的"大收煞"既要使重要角色"大团圆",又要注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与勉强生情、拉成一处",诸如此类,都堪称卓见。李渔的戏曲理论亦有糟粕,如强调维系封建教化、"务存忠厚之心"、点缀"太平"景象等等。但就对编剧技巧的探索而言,则在继承王骥德等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经验,把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您推荐

李清照(1084~1155?)

李清照(1084~1155?) :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

李文蔚

李文蔚 : 元代戏曲作家。生卒年、字号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与白朴相友善。白朴有题为"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的〔夺锦标〕词,其中写"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可知李在官..

李(1059~1109)

李(1059~1109) :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丧父母,能刻苦自学。少年时他的文章就受到苏轼的称赞,认为"笔墨澜翻,有飞砂走石之势",被誉为有"万人敌"之才..

李邕(678~747)

李峤(645~714)

李峤(645~714) :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

李斯(?~公元前208)

李斯(?~公元前208) : 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楚上蔡(今属河南)人。青年时曾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于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西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来向秦王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受到赏识,拜为长史、客卿。..

李贽(1527~1602)

李贽(1527~1602) :   明代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出身航海世家,祖上多与异域交往,通外语。自幼不喜传注帖括,不信仙、释、道学。26岁乡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