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文学

    仫佬族文学 : 仫佬族约 9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宜山、柳城等县。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文字。多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其文学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有神话、传说、故事和民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仫佬族历史、地理、社会风貌及人民群众精神境界的生动反映。
  创世神话有《天是怎么升高起来的》,及反映洪水滔天、人类再生的《伏羲兄妹造人类》。传说有反映仫佬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物、风俗习惯及爱情生活的《垦王山》、《依饭节的传说》、《乐登仙迹》、《菩圣坳》、《出米泉》、《望郎石》、《三堆造罐》、《凤凰山和鬼龙潭》、《风雨亭的传说》及《同年桥》、《娋娘岩》、《鸳鸯石》等。
  民间故事以机智人物和表现传统伦理道德的生活故事为最多,其中以《潘曼的故事》、《穷女婿和他的财主岳丈》、《弟吉三戏财主佬》、《林狗与林猫》及《猪笼的故事》、《一个美梦》、《选丈夫》、《马脖子上的铜钱》、《猴洞取宝》等,流传较广。此外,还有许多言简意赅、优美动人的动植物故事和童话、寓言、笑话等。
  仫佬族的民歌,按形式可分为三种:一种叫"随口答",多是对唱式的"山歌"。由歌手即兴编唱,无固定内容,以情歌居多。第二种叫"烂口风",是讽刺诗式的歌谣,多在比才斗智、抨击坏人坏事时唱,尖锐泼辣,格式不拘。也是由歌手随编随唱,没有固定的歌词。第三种叫"古条",是一种传统叙事长歌,内容多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如《木洛大王》、《伏羲兄妹》、《梁山伯与祝英台》、《吕蒙正》、《八寨赵金龙》、《梁大造反》等。有基本固定的歌词,短的数十行,长的数百行。
  仫佬族民歌的结构形式,有四句、五句、六句直至几十句一首的,句式又有三字句、 六字句、 十一字句、六字头七字尾等,变化较多,一般都必须押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仫佬族开始产生了自己的作家文学。诗人包玉堂的作品较有影响。

为您推荐

木增(1587~1646)

木增(1587~1646) : 明代纳西族作家。字长卿,一字生白,号华岳。系木得十二世孙,万历二十五年(1597)11岁时袭土知府职。天启二年(1622),其子木懿长成,遂五上奏疏,让政于子,隐遁玉龙山南麓"解脱林",埋头读书写作,从事"辑..

《木兰诗》

《木兰诗》 :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

《明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 明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确士)、周准(钦莱)合编。全书12卷,共收录作者340人,诗1010余首。   明末清初的明诗选集,有陈子龙、李雯等的《明诗选》、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 朱彝尊的《明诗综》。沈..

木华

明清散曲

明清散曲 : 散曲在元代经历了它的兴旺时期以后,到了明代,作家和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元代,内容和形式也具有这一时期的特点。清代对散曲不大重视,创作虽仍有一定的数量,个别作品也反映出反民族压迫、反外国侵略的..

木公(1495~1553)

木公(1495~1553) : 明代纳西族作家。字恕卿,号雪山。其先祖雪授中顺大夫、丽江知府(土司),嘉靖六年(1527),木公袭职。时人称赞其为将"有勇知方",为文"机敏性察"(《六公传》)。入仕前居玉龙雪山南侧"五亩园"苦吟,袭职后..

明代小说

明代小说 : 明代小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才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地位,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   明代小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