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1662~1744)

    赵执信(1662~1744) : 清代诗人。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益都(今属山东省)人。18岁时,考中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主持山西乡试。后迁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并担任《明史》纂修官。康熙二十八(1689)年,因在"国丧"期间观演《长生殿》被革职,当时还不到30岁。后曾数次漫游江南,又游河南、岭南等地,抑郁困顿到老。
  赵执信少年科第,负才名,交游多一时名流,意气甚盛。革职闲居后,愤激不平,寄情于山水及诗歌。他是王士禛的甥婿,但论诗与王士禛不合。王有《古诗平仄论》,赵谓秘而不肯相告,就排比古人作品,探求规律,自著《声调谱》,阐明古诗音节,以相抗衡;又曾在王家论诗,王说"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赵不满其说的虚幻,认为"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著《谈龙录》以伸其说。他颇服膺冯班、吴乔的诗论,重视"诗之中,须有人在",认为,"诗以言志,志不可伪托"。又说:"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东坡论少陵诗外尚有事在是也。"(均见《谈龙录》)


  赵执信的诗,吴雯《序》评论说:"结体清真,脱去凡近。""直而不俚,高而不诡。"陈恭尹《序》也说:"片言只字,不苟下笔,其要归于自写性真,力去浮靡。"总的来说,赵诗思路劖刻,欲以清新取胜,但含蓄蕴藉不足,情韵较逊。古体如《太行绝颠望黄河歌》、《雪晴过海上,适海市见之罘下,自亭午至晡,快睹有述,时十月十日》、《蓬莱阁望诸岛歌》等,律诗如《山行杂诗四首》、《归途即目》、《遣怀》、《夜泊扬州》等,都刻意为工。而他的绝句如《昭阳湖书所见四绝》、《凤凰山下感南宋遗事四绝句》、《金陵杂感六绝句》等,则较为自然有风致。从思想内容上说,他作有一些讽刺腐败官吏,同情人民疾苦及其反抗精神的诗,如《道旁碑》、《纪蝗》、《纪旱》、《甿入城行》、《水车怨》等,是较有社会意义的。
  赵执信的文,缺少出色之作,成就不如其诗。著有《饴山堂诗文集》,内有诗集19卷、诗馀1卷、文12卷。

为您推荐

郑思肖(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 : 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取"肖"从"趙"之意..

赵庆熺(1792~1847)

赵庆熺(1792~1847) : 清代散曲作家。字秋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后等待任命,居家授徒约20年,才授陕西延川知县,又中途病发不能前往。道光末,改官浙江金华府教授,未到任,以疾卒。赵庆熺中进士后..

赵元(1190前~?)

赵元(1190前~?) : 金代诗人。字宜之,一名宜禄,自号愚轩居士,忻州定襄(今山西定襄)人。经童出身,举进士不中,后调筑西簿。不久双目失明,去职。其父赵淑,字清臣,与元好问的叔父为莫逆之交;因而赵元与好问亦来往密切,时有唱和..

赵南星(1550~1627)

赵翼(1727~1814)

赵翼(1727~1814) :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

赵孟(1254~1322)

赵孟(1254~1322) :   元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宋宗室秦王赵德芳的后代,五世祖居湖州(今浙江吴兴),遂为湖州人。14岁时以父荫补官。赵孟在宋朝时,是一个公子王孙,风流散诞,大抵象..

赵令畤(1051~1134)

赵令畤(1051~1134) :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