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周易》 : 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关于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众说纷纭。旧说伏羲作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对此西汉前无异议。东汉马融及唐孔颖达则指出,爻辞说的多是文王以后事,认为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对前说作了修正。但今人据《周易》所反映的史实、所表现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与他书的关系等分析,多认为是西周末年卜筮之官根据旧筮辞编撰而成。作为占筮之书,《周易》在形式结构上比较特殊。全书分《经》、《传》两部分。《经》以八卦两两相覆,得六十四卦。卦有六爻,爻分阴(--)、阳(-)。《经》文以"九"表示阳爻,以"六"表示阴爻。六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数,如《恒》卦的"匥",其六爻依次是"初六、九二、九三、九四、六五、上六"。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如《泰》卦:"呹(卦画)。泰(标题)。小往大来,吉、亨(卦辞)。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九二......(爻辞)。"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每卦六爻,各爻一般依据内容的时间先后或逻辑层次安排。卦爻辞中又分筮辞与非筮辞两类。筮辞是占筮的内容和占筮结果的记录;非筮辞是作者的理论说明。非筮辞在全书中分量较少,但在表现作者的思想、主张方面则很重要。


  周人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商旅、婚姻、水旱等。所以《周易》收集的旧筮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中可以看到渔猎、畜牧、农、商等各部门生产的不断发展;还有"君子豹变,小人革面"(《革·上六》)的社会矛盾,尤其是贵族内部的斗争;频繁的战争;原始社会的婚姻遗俗;雷电、卫生之类科学知识,等等。其中还渗透了作者比较辩证的哲学思想,以及实行德治、反对钳制压迫的政治主张。
  《周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编撰人将零散、简略的旧筮辞,经过选择、编排和加工,组织成有中心、有层次的卦爻辞,除了几个对立组卦要两卦合看和一些散杂之卦的事类不一外,大多数都一卦说一类事。如《睽》卦记叙了旅人途中的所见所遇,很象一篇惊险的旅人日记。《贲》卦写对偶婚,按次序叙述了男方氏族成员迁往女家的行前准备、途中情况和到女家后送上礼物等过程,条理十分清楚。在《井》卦中作者还运用了追叙手法,从旧邑主被迫迁走叙起,写邑主统治下这个邑所遭到的破坏和邑人生活的困苦,再写新邑主来后着手改善生活条件,直到最后邑中饮食完全改观,与过去形成鲜明对照。虽然由于受到占筮书形式的局限,插进了不少不甚连贯的贞兆辞,显得不十分紧凑,但这样的记叙,比之甲骨文那些简略的、甚至是片言只字的记事大大前进了一步,反映了中国文学从占卜语录向记叙文章的演进。
  散韵结合,是《周易》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卦爻辞中的短歌韵语,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说是用文字记下的中国早期歌谣。这些歌谣大都朴素、流畅,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鲜明的形象。如:"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归妹·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大壮·上六》),前一首写青年男女牧羊剪毛的欢乐情景,后一首写公羊触到篱笆,进退不得的狼狈状态,都写得生动有致,情趣盎然。又如:"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二》),"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屯·上六》),"屯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六四》),这三首短歌说的都是骑马抢亲事,可能是古代氏族社会劫夺婚的遗风,写得有声有色。诗中连用几个"如"字衬托,把抢亲者的赫赫威风,被抢者的惊慌悲泣,表现得活龙活现。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民歌的原始面貌:简短洗炼,多为二、三、四言,节拍鲜明,韵律和谐,与《诗经》中的一些风诗颇相类似。采用这样的短歌形式,显然是便于巫师和占筮人的记诵。
  在写作手法上,《诗经》中的"赋、比、兴",《周易》都已具备。"赋"如《睽》卦,直叙旅人途中的所见所遇:"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兴"如《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比"如《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比喻干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会闯祸的。用比喻来象征吉凶,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占筮者把问卦者的遭遇、身世、命运联系起来加以附会,并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和推断,因此在《周易》中使用较多,这也是符合占筮书的实用功能的。此外,《周易》中运用了不少虚词、同义词、双声迭韵词,尤以迭字为多,表明在词汇的灵活运用上,它是取得了成就的。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共7种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旧说它们是孔子辅《易》之作,自宋欧阳修开始,就对此提出了怀疑。近代学者多认为它们非一人一时之作,杂出于战国、秦汉间人手。《彖》与《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部分),主要是宣扬儒家政治、伦理、修养等观点的。《象》中的小传(解说爻辞部分),强调爻位说,是为尊奉君位而作的。《系辞》与《文言》是前人解经遗说的辑录。《系辞》上下两篇,是《周易》的通论,以论述《周易》的义蕴与功用为主,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阐述宇宙事物间的矛盾与发展,如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观点,具有朴素的辩证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观的论述。《系辞》的文字结构不甚谨严,常有文义相重复的地方。《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解《乾》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坤文言》,内容只是借解说卦爻辞来提出一些观点,供统治者借鉴。后出的《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以上这些,都是早期对《周易》的解说。
  在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解释《周易》的著作不下千种。《四库全书总目》说自汉至宋,说《周易》者有所谓"两派六宗":"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房)、焦(赣),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抟)、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经部·易》)其实,这许多"派"和"宗",大都是"援《易》以为说",合于《周易》真义的并不多。
  北京图书馆藏王弼《周易注》宋刻本。旧注比较通行的有阮元校勘《周易注疏》本、李鼎祚《周易集解》本。新注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李镜池《周易通义》、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等。

为您推荐

周而复(1914~  )

周而复(1914~  ) : 现代小说家。原名周祖式,笔名除周而复外,还有吴疑、荀寰。原籍安徽省旌德县。1914年1月3日生于南京。中学时代发表过杂文和小诗,大学期间开始写作小说,并参加《文学丛报》和《小说家》月刊的..

朱凯

朱凯 : 元代戏曲作家。字士凯。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曾任江浙行省掾史,较长时间在杭州生活。自幼孑立不俗,与人寡合,后与钟嗣成相友善,曾为钟所作《录鬼簿》写序。序中盛赞该书"文以纪传,曲以吊古,使往者复生,来者力..

《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

《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 : 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论文结集。分上、下二册,先后于1982年和198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论集》共收入作者从1924年至1981年间撰写的论文、短论、序文、书评、通信等共72..

中国作家协会

周扬(1908~1989)

周扬(1908~1989) :   现代文艺理论家、革命文艺运动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领导者之一。原名周起应。湖南益阳人。中学时,即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在上海先后就读于国民大学、大夏大学..

周朝俊

周朝俊 : 明代戏曲作家。字夷玉,一作仪玉,或说别字公美。宁波鄞县(今属浙江)人,生平不详。活动年代约在隆庆、万历年间,王穉登《叙红梅记》中说他"举动言笑,大抵以文弱自爱,而一种旷越之情,超然尘外"。著有传奇10余种,..

朱

朱 :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素臣,号笙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与另一传奇作家朱佐朝(良卿)齐名,时称"二朱";一说他们为兄弟。据《曲海总目提要》,传奇《四奇观》就是"二朱"等人合撰的。朱曾协助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