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 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协"。1938年 3月27日成立于武汉。发起人包括文艺界各方面代表97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说:"我们应该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象前线将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争取胜利。"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大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组缃、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文协成立会上,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文协曾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多次访问慰劳各地战场,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下乡和入伍。文协在全国组织了数十个分会及通讯处。先后成立分会的地方有:广州、成都、昆明、桂林、香港、襄樊、延安、晋东南、贵阳、曲江、上海等地,组织遍于全国各地。文协成立后,文艺各部门的统一战线团体也相继出现。作家、艺术家空前广泛地团结对敌,使抗战初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武汉失守以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协分会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支持下得到较大发展,国民党统治区文协的工作却随着政治逆流的袭来,遇到重重阻力。抗战后期,文协支持和推进了国民党统治区文艺界反压迫、争民主的革命运动。1945年,文协第6届年会规定5月4日为文艺节。在艰难的条件下,文协以各种方式进行活动:每年召开纪念鲁迅的集会,为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的寿辰或创作成就聚会祝贺,开展救济贫病作家、营救被捕的进步作家等工作,"文协"始终是文艺界团结抗日的旗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文协"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1946年5月终刊,先后出版71期,是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对于开展抗日文艺活动、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家等,都发挥了作用。

为您推荐

周紫芝(1082~?)

周紫芝(1082~?) : 宋代作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南宋初居陵阳山中,家贫而苦学不懈。大约在50岁以后,绍兴年间中进士,历官右司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出知兴国军(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后退居庐山。他曾..

周弘正(496~574)

周弘正(496~574) : 南朝陈作家、诗人。字思行。祖籍汝南安城(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他是梁代大臣周捨的侄子,10岁通《周易》、《老子》,不到20岁就在国子学讲《易》,迁国子博士。侯景之乱后,他到江陵,梁元帝任他为左民..

朱琦(1803~1861)

朱琦(1803~1861) : 近代文学家。字伯韩,一说字濂甫,号伯韩。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十五年成进士,由编修迁御史。时正当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感于国势衰颓,数上疏论天下大计,切..

《钟九闹漕》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 1950年成立。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文化部共同领导。当时称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为主任委员,沙可夫、李伯钊、何其芳、黄药眠、田间、康濯、陈企霞等12..

《周易》

《周易》 : 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关于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众说纷纭。旧说伏羲作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对此西汉前无异议。东汉马融及唐孔颖达则指出,爻辞说..

周而复(1914~  )

周而复(1914~  ) : 现代小说家。原名周祖式,笔名除周而复外,还有吴疑、荀寰。原籍安徽省旌德县。1914年1月3日生于南京。中学时代发表过杂文和小诗,大学期间开始写作小说,并参加《文学丛报》和《小说家》月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