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 :
中国古代审美范畴之一,指纯朴真率、不假雕饰的艺术品格。原出于魏晋时期人物品评,用来表示纯真朴素、幽静高洁之意,如《世说新语·赏誉》:“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东汉到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常以审美评价的方式表现,因此很多人物品评的词语成为审美评价的概念。如唐朝李白《古风》“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颂扬唐朝效法上古无为而治之政为清真。这种清真政治影响了文坛风气,如另一位盛唐诗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所说:“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
作为艺术风格概念,在晚唐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形容”一品的描述是“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即保持自然纯真以达到“妙契同尘,离形得似”的形神相契境界。清代桐城派文人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所附凡例说“文之清真者,惟其理之是而已”,强调清真的道学意义。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则说:“论文以清真为训。清之为言,不杂也。真之为言,实有所得而著于言也。”(《章氏遗书外编·信摭》)认为清真是对文章风格的清纯和内容的真实两方面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