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胡人识宝传说

    西域胡人识宝传说 : 唐代流传的一种民间传说。属于识宝传说的一种类型。"西域胡人"是唐代中原汉人对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及至更远国度的人们的习惯叫法。这里的识宝人主要指当时与唐代通商最频繁的波斯人和大食人。
  西域胡人识宝传说的基本情节是:某人以某种机缘获得一物,后被西域胡人所见,认为至宝,以高价收买,并告以此宝名称和用途。这类传说的特点是:识宝者为西域胡人(称为"胡商"、"胡僧"、"波斯胡"、"西国人"等),他们有非凡的识宝能力,有时能凭感应寻得宝物,而宝物的用途又往往是幻想的、超现实的。
  唐代以前,中国民间早有关于宝物与识宝者的传说流传。唐代海外交通发达,与西域诸国贸易和友好往来频繁,这类传说便逐步与西域胡人联系起来。西域胡人识宝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和习俗,从中还能看到某些西域人的生活和文化状况,对研究唐代社会、中西交通、中外关系具有参考价值。这类传说对当时和后代的文人创作(传奇、小说等)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传说的内容与形态也有所变化。经历宋、元、明、清诸代,它表现出与地方风物传说结合的趋势,故事名称也逐步改为"回回识宝"、"江西人觅宝"等。鸦片战争以后,反对外国侵略思潮兴起,它进而演变为"洋鬼子盗宝"和中国人民奋起护宝的传说,识宝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更为深广。这是西域胡人识宝传说在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形态。
  唐代西域胡人识宝传说的资料,主要保存在唐代、五代文人笔记中,如《集异记》、《酉阳杂俎》、《宣室志》、《广异记》等。

为您推荐

夏敬观(1875~1953)

夏敬观(1875~1953) : 近代诗人、词人。字剑丞,号盥人,又号吷庵。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为著名经学家皮锡瑞弟子,精通经史。历任三江师范学堂、复旦、中国公学监督,江苏巡抚参议,署提学使。民国初年,任..

《西湖二集》

《西湖二集》 : 明末短篇小说集。周楫著。共34卷,每卷 1篇,都是与西湖有关的故事。其书取材大部分出自《西湖游览志馀》、《皇明从信录》,间亦采取《情史》、《剪灯新话》、《南村辍耕录》等书。从第17卷的说明..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 : 秦代以前的文学批评,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文论。由于当时处于文学发展的早期,"文"的观念实质是一种包括文化、文章、文艺的广义的文学观念,并随诸子思想体系的不同而各有独自的理解和侧..

《西游记》

夏侯湛(243?~291?)

夏侯湛(243?~291?) : 西晋文学家。字孝若。谯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为太尉掾,晋武帝泰始时,拜郎中,后为中书侍郎、南阳相,惠帝时为散骑常侍,元康初病逝。他和潘岳相友善,二人均神逸貌美,时人号为"连璧"。   夏侯..

武元衡(758~815)

武元衡(758~815) : 唐代诗人。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德宗建中四年 (783)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元和二年(807)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 远古至秦统一前的全部文学。"先秦"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汉书·河间献王传》:"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这里的"先秦",即汉人心目中的"前秦",包括秦王朝在内。至后人论学所谓"先秦诸子",才开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