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 :
诗文作者自身修养。养气说最早为孟子提出,原本是讲经过存心养性的修养之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力量,其云:“‘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在孟子的基础上,后代文学家把养气作为诗文创作最重要的主体条件。曹丕有“文以气为主”之说,刘勰《文心雕龙》有《养气》篇,韩愈有“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以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之说,苏辙有“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密韩太尉书》)之说,都是强调作者的内在修养之于诗文创作的重要意义。
养气说虽然带有儒家道德伦理思想的色彩,但也符合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只有具有充实而高尚的精神品德才能够创作出能够感染读者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