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说

    兴趣说 : 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观点。实质是对有感而发、兴会神到的要求。"兴趣"一语在宋以前的诗文中虽然出现过,但作为创作问题首先提出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把"兴趣"作为"诗之法有五"之一提出;又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兴"指"诗兴",即作家在和外物接触中所引起的情思和创作冲动,即《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的"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之"兴"。"趣"则指诗歌的韵味,与钟嵘《诗品》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相通。"兴趣"则是诗歌创作要有感而发:即事名篇,兴会神到,诉诸艺术直觉,不假名理思考,表现上则要求自然天成,不事雕镂。这是针对宋诗中以抽象说理为诗、以堆垛典故为诗而发,无疑具有积极的补偏救失的意义。对一部分抒情短制来说,这样的要求也完全是合理的。诗自然应该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但一时兴会神到,不假名理思考的诗,固然可以成为名篇,也未必篇篇都是佳构,同样,思出沈郁,有为而作之诗,也未必都不是好诗。针对诗歌创作的无病呻吟,堆垛陈腐,提倡兴趣,是无可非议的。却不能作为诗歌创作的普遍原则。直抒胸臆、叙事流畅、议论慷慨之作,在李白、杜甫以至唐诗中,都不乏这样的名篇。所以"盛唐诗人惟在兴趣"之说,其概括具有片面性。这一原则后来为"神韵派"的王士禛所继承,用以反对明代七子的拟古主义,同样有积极的意义,但他片面强调兴会神到,"佇兴而作",以至"色相俱空"(《带经堂诗话·分甘余话》)等,更加发展了"兴趣说"的片面性,成为排斥艺术思想性的口实。

为您推荐

《新小说》

《新小说》 : 近代小说杂志期刊。梁启超主编。月刊。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创刊于日本横滨,第 2年起,迁移至上海,由广智分局发行1年,共出24期。   《新小说》是中国最早专载小说的期刊。在创刊号上,梁启超发表..

《新潮》

《新潮》 : "五四"文学革命初期重要的新文化刊物。月刊,以“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为英文译名。19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另有少数教员及校外人士参加)编辑出版。"五四"以前,编..

徐玑(1162~1214)

徐玑(1162~1214) : 南宋诗人。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徐玑是永嘉四灵(见四灵体)之一。"四灵"学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

徐照(?~1211)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 : 明末清初小说。一名《恶姻缘》。"西周生"辑著,"燃藜子"校定。100回。卷首有瓌碧主人序、凡例八则及东岭学道人题记,大抵说明编写宗旨,在于借稗官野史,"以昭鉴戒"。同时说明书中"凡懿行淑举,皆..

新诗

新诗 :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

辛愿

辛愿 : 金代诗人。字敬之,自号女几野人,又号溪南诗老。福昌(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年25,读白居易《讽谏集》,"一日便能背诵"(《中州集·辛愿传》),从此发愤读书。喜杜诗韩文,精于《春秋》三传和佛经。为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