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 :

语出《论语·阳货》:“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后人便用“礼崩乐坏”形容对西周以来礼乐制度维护的等级秩序的破坏。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朝觐之礼几被废弃。他们不尽纳贡义务,也不再到周天子的宗庙接受册命。霸主挟天子以令诸侯,晋文公恃功向天子请“隧”,希望死后能用天子的葬礼,践土之会又以臣召君。西周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代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后来更出现“陪臣执国命”的情况。这种宗法等级秩序的崩坏还体现在礼乐的僭用上,《肆夏》本是天子招待诸侯之乐,《文王》本是诸侯相见之乐,春秋时代诸侯用其招待大夫(《左传·襄公四年》);鲁国大夫季孙意如僭用天子的舞乐《八佾》,故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雍》是天子祭祖之乐,鲁国季孙、孟孙、叔孙三家也用其祭祖,孔子讽刺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僭用礼乐现象的本质意味着旧的等级制度、秩序的瓦解,反映出诸侯日渐独立,霸主地位高过天子,卿大夫的财富地位逐渐超过诸侯的社会变迁。

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并不意味着礼乐形式的崩溃,而主要指礼乐使用方面的僭越。在霸主“尊王攘夷”之下,列国之间聘问、会盟更为频繁,揖让、周旋的具体礼仪更为讲究。“春秋时犹尊礼重信”“犹尊周王”“严祭祀、重聘享”,“犹有赴告书策”(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而这些到战国就没有了。礼乐从本质到形式的崩坏应该是战国时代,意味着历史进入新的社会阶段。

为您推荐

叶在琦

叶在琦 : 福建闽县(今福州市闽侯县)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派充贵州学政。二十七年,闽浙总督许应骙在福州创办全闽大学堂(后改名福建高等学堂),受聘为学堂首任监督,任内致力于教育兴国,..

江瀚

江瀚 : 福建长汀人。由监生历保知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十九年两保经济特科,未应试。三十年赴日本考察学务,三十二年任职学部。宣统二年(1910)担任京师大学堂经学教授,三年署理河南布政使。入民国后,先后..

单士厘

单士厘 : 浙江萧山人。太平军入浙,举家迁居海宁县硖石镇。其父单恩溥,以治宋学名世,曾任上海广方言馆教习,后以“名孝廉掌教嘉兴,道德文章为世推重”(王仁溥《懿范闻见录序》)。单士厘幼年失恃,其外家即在硖..

中国诗坛社

制礼作乐

制礼作乐 : 周公制礼作乐,先秦典籍多有记载。《左传·文公十八年》季文子说:“先君周公制周礼。”《礼记·明堂位》说:“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

蒋智由

蒋智由 : 浙江诸暨人。出身寒素。早年就读于杭州紫阳书院、求是书院,擅制艺,好诗文,工书法。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授山东曲阜知县,不就,在天津育才馆任汉文教习。1899年为避津门之乱南归上海。1901年11..

林旭

林旭 :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二十三年入赀官内阁中书。少孤,能博览群书,颇得时誉。17岁时,江南水师学堂总办沈瑜庆见其文章,十分赞赏,招为婿。随沈瑜庆至南京,又从游武昌,得以结识一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