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

    《莺莺传》 : 唐代传奇。元稹撰。原题《传奇》。《异闻集》载此篇,还保存原题。《太平广记》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用至今。又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俗亦称《会真记》。其篇末说:"贞元岁九月,执事〔友〕李公垂(李绅字)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今考出是贞元二十年 (804)九月,元稹将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写了这篇传奇。它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遣弃的故事。关于张生的原型,旧有张籍(文昌)、张珙(君瑞)、张先(子野)三说,皆误。宋代王铚《〈传奇〉辩证》考证为元稹本人,今无异说。关于崔莺莺的原型,王铚认为是唐永年县尉崔鹏之女,近人陈寅恪揣测是一个名叫曹九九的"酒家胡",还有一些其他说法,今人卞孝萱《元稹年谱》辨正诸说之误。
  《莺莺传》文笔优美,描述生动,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作品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传神写态,有血有肉,异常鲜明。相比之下,张生的形象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借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象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尽管如此,读者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却仍然感到崔莺莺令人同情,而张生的负心,则令人憎恶。作品的客观艺术效果与作者的主观议论评价是不一致的。


  《莺莺传》的故事流传极广,后世据以改写的戏曲,不可胜数。举其较著者:宋代赵令畤有鼓子词《商调蝶恋花》,金代董解元有《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有杂剧《西厢记》,明代李日华、陆采各有《南西厢记》,周公鲁有《翻西厢记》,等等。流传至今,《西厢记》已成为中国许多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家喻户晓。关于《莺莺传》的研究资料,除上面已提及王铚《〈传奇〉辨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外,还有王桐龄《会真记事迹真伪考》、陈寅恪《读莺莺传》、孙望《莺莺传事迹考》。

为您推荐

《因话录》

《因话录》 : 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唐代赵璘。字泽章。平原(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后官衢州刺史。本书所记皆唐代事。共6卷,分..

义法

义法 :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写作方法的概称,是对于文章写作的一种要求。“义法”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说的是孔子著《春秋》的褒贬原则和为文特..

叶燮(1627~1703)

叶燮(1627~1703) : 清代诗论家。字星期,号己畦。嘉兴(今属浙江)人。因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为宝应知县。不久因鲠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

《英雄谱》

意境

意境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

瑶族文学

瑶族文学 : 瑶族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区)的山区,人口140余万(1982),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部分瑶族使用的方言属壮侗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瑶族文学以口头文学为主,有神话、传说..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为孟子所提。《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