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

    散曲 : 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早在词十分兴盛的北宋,就产生了与词不同的俚曲,同时,词调在民间的流传,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发生变化。金代初年,北方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了中原的兄弟民族音乐而具有新的特色,这对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
  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发生时期。金末,散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已经成熟,在民间流行的基础上,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始创作散曲,这是散曲成为当时新兴的重要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至元代,散曲就进入了全盛时期。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与套曲。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而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者,也可"借宫"。②一般说来应有尾声。③全套必须同押一韵。套曲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既可用来抒情,也可以叙事。
  散曲与诗、词相比,在诗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①它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②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不换韵。但是,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③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了诗、词的偶句作对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变化中,具有端饬严谨的气度。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总之,散曲是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比起诗、词来,它比较自由,但也有些方面更为复杂了。

为您推荐

柔巴依

柔巴依 : 维吾尔族诗歌的一种形式。"柔巴依"一词源出阿拉伯文,意为"四的组合",亦可译为"四行诗"。郭沫若曾译作"鲁拜",每首四行,独立成篇。一般一、二、四行押韵。近似汉族诗歌中的绝句。   "柔巴依"这种形式..

三国两晋诗

三国两晋诗 : 三国两晋,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它之前的两汉时期,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是辞赋,诗歌大多是乐府民歌,文人创作不多。进入三国以后,文人创作的重点转向了诗歌,诗歌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渐与辞赋并重,..

阮元(1764~1849)

阮元(1764~1849) :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伯元,号芸台。仪征(今属江苏)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直南书房;历官山东、浙江学使,迁兵部、礼部、户部侍郎。嘉庆时,先后任湖广、两广、云贵..

《三侠五义》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笔记体学术著述。撰者宋代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进士。乾道三年(1167),"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仍参史事。父忠宣(洪皓)、兄适,遵皆历此三职,迈又..

三国两晋散文

三国两晋散文 : 三国两晋时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是文学独立自觉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僭谀谌萆鲜闱樯试嚼丛脚ǎ泶锷缁嵴渭夂褪惴⒏鋈烁锌芮薪岷希虎谠谛问缴湘榕蓟阆蛑..

《阙史》

《阙史》 : 唐代笔记小说集。亦名《唐阙史》。撰者唐代高彦休(854~?),号参寥子,籍贯不详。中和四年(884 )前,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官衔为摄盐铁巡官、朝议郎、守京兆府咸阳县尉、柱国(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