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

    元代文 :

据《全元文》统计,大约有3000多名散文作者和200多部有价值的别集文献。元代散文是在一种特殊历史机遇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蒙、色目(西域各族)、汉(包括女真、契丹、奚、渤海等)、南(包括长江以南各民族)不同族群的交汇共生,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及西域商业文明的碰撞交融,中原儒、释、道各教与萨满、基督(也里可温)、伊斯兰(答失蛮)、犹太、摩尼等诸宗教文化的碰撞交融及和谐共存,加之元朝比任何朝代都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政策,使元代社会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各色文化大体皆可自由发展的松散氛围。在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加之自宋、金以来的文章固有价值观念,元代散文势必出现不同于前代的新变:即散文创作队伍出现了多元族群的多元构成;南北文人、不同民族审美倾向的相互交融和多元共生;不同散文群体的散文成就及散文风格的生态多元,散文语言的雅俗并陈及白话、少数民族语言渗入而带来风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独特现象。

元代百余年间,魁儒硕彦相继诞生,匠心所运,发为词华,蔚然自成一代文章之体。伴随历史发展进程,文章风气或承或变,国家命运或兴或衰,“其文或苍茫浑灏,或渟弘演迤,或倔强可喜,或潇洒不群” (杨复吉《元文选序》),上足以嗣响唐宋,下亦无惭于明代。

就元代散文的宗风流派而论,元代散文大致可分为南北二宗:北宗是在元好问等金末遗民的影响下成长于北方的一批文人,主要有郝经、王恽、刘因等,接武而兴者则有姚燧、元明善、张养浩、许有壬、马祖常、苏天爵等。南宗又分两派,在江右者倡于吴澄、程钜夫,其后虞集、揭傒斯、欧阳玄卓然为大家。浙东之在鄞者则有戴表元、任士林、袁桷;在婺者则有许谦、吴莱、黄溍、柳贯、吴师道。元末,吴越一带英贤辈出,郁为后劲,有杨维桢、陈基、戴良、陈旅、王逢等。

若以历史发展的轨迹观之,一般以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为界,将元代散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后的20余年间无多散文可现。从窝阔台汗六年(1234)蒙古灭金,至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元灭南宋的近半个世纪,蒙元北宗散文逐渐形成并出现繁荣。灭金后,金代文人为蒙所有,散文是在金末文坛的基础上,在蒙古游牧文化的冲击下,又接收南方理学思潮而发展的。元好问是这一阶段的文坛领袖,他的朋友杨奂、刘祁、杨弘道及受其影响的郝经、刘因、王恽、阎复、胡祗遹、魏初等成为文坛中坚。元好问兼取金末赵秉文、李纯甫二家之长,不单崇宋,亦不薄唐,独标唐宋文派,在他散文理论和创作实绩的影响下,加之元世祖崇实用的提倡,理学家赵复、许衡等人的影响,金末文坛带来的粗粝之风和浮薄之习渐次退去,一个新时代崇质尚实的散文风尚随之开启。

元好问遗像

从至元十六年(1279)至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的28年时间为南北文风碰撞交融阶段。伴随蒙古铁蹄,大批北人南下,文坛北风南侵,这一汹涌风潮冲击着本来就对宋末科举程文和道学家重道轻文不满的南方文坛。被推为文坛宗主的姚燧及卢挚、阎复、刘敏中、张之翰、元明善等人以胜者居官南坛,与南方文人倡酬交流。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钜夫江南访贤,一批以赵孟

为您推荐

魏朗

魏朗 : 会稽(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少为县吏,其兄为乡人所杀,魏朗乃白日操刃报仇于县中,遂亡命至陈国。从博士郄仲信学春秋图纬,又诣太学受五经,时洛阳名士李膺等争从其问学。初辟司徒府,历仕彭城令、九真都..

《九叹》

《九叹》 : 西汉刘向作。刘向(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刘向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九叹》见载王逸《楚辞章句》卷十六,其序说“(向)追念屈原忠信之节,故作《..

伏无忌

伏无忌 : 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济南伏生之后。伏无忌能传家学,博物多识,汉顺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应诏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汉桓帝元嘉年间,复应诏与黄景..

《西湖三塔记》

徐德音

徐德音 :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数龄即能为韵语,聪慧好学。7岁父亲去世,从母楼氏教读,稍长已博览经史,熟精诗文。及笄,嫁与许迎年。婚后伉俪和谐,诗相唱和。许迎年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官中翰,惜不永年,卒年..

《定山三怪》

《定山三怪》 : 撰者不详。云唐玄宗时,崔丞相获赐新罗国进献白鹞,后因李白得罪杨贵妃事牵连,出守河北定州中山府。一日,其子崔亚带白鹞田猎,途中酒店内遇一酒保,以血充酒,崔亚甚恐而出,山中又见一红兔,遂放白..

豫章社

豫章社 : 万历三十七年(1609)前后李长庚任江西布政使时,“合十三郡能文者为豫章社于南昌”(《复社姓氏传略》卷六),以艾南英、陈际泰、章世纯、罗万藻为首领,世称“豫章四子”。李长庚,字酉卿,一字孟白,麻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