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 : 唢呐本来是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吹奏乐器,大约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成为很重要的乐器,开始主要是用于军中和仪仗。明王磐散曲[朝天子]《咏喇叭》说:“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圻《三才图会》说:“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综合这两段话的意思,可知唢呐最早用于仪仗、军中,后来广泛用于民间。
唢呐的结构,是在一锥形木管上方装一细铜管,上面装芦苇做的哨子。木管下方接一铜质喇叭。木管上有八个音孔(前七后一)。唢呐的音色高亢明亮,音量也较大。明、清戏曲发展以后,唢呐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过场牌子等都用唢呐做主奏乐器。在民间吹打乐中,唢呐也是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近现代,唢呐不仅用于民族器乐合奏,还是很受欢迎的独奏乐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