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

    唢呐 : 唢呐本来是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吹奏乐器,大约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成为很重要的乐器,开始主要是用于军中和仪仗。明王磐散曲[朝天子]《咏喇叭》说:“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圻《三才图会》说:“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综合这两段话的意思,可知唢呐最早用于仪仗、军中,后来广泛用于民间。
唢呐的结构,是在一锥形木管上方装一细铜管,上面装芦苇做的哨子。木管下方接一铜质喇叭。木管上有八个音孔(前七后一)。唢呐的音色高亢明亮,音量也较大。明、清戏曲发展以后,唢呐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过场牌子等都用唢呐做主奏乐器。在民间吹打乐中,唢呐也是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近现代,唢呐不仅用于民族器乐合奏,还是很受欢迎的独奏乐器。

为您推荐

箜篌

箜篌 : “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著名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诗中提到的“箜篌”,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非常优美的一种弹弦乐器。 箜篌有卧、..

天文历算(三)

天文历算(三) : 彝族天文历算典籍。流传于云南省新平、石屏、元阳、红河、建水、元江、峨山、双柏等县彝族地区。书中绘有星宿神像多幅,在天文历算书中不多见。佚名撰,清代抄本,线装。开本高31厘米..

神话人物传略

神话人物传略 : 彝族神话人物传略。流传于云南省石屏、红河、元阳、建水等县彝族地区。佚名撰,元末或清初抄本,线装。开本高27厘米,广38厘米。页23至24行,行34至38字。前页残,数页边沿有破损,数处..

弦鼗

革罗们查——彝族丧葬典籍

革罗们查——彝族丧葬典籍 : 彝族丧葬礼仪典籍。流传于云南省元阳、红河、建水、石屏、绿春、金平等县彝族地区。是滇南彝族重要典籍之一。佚名撰,清乾隆五十九年抄本,线装。开本高28厘米,广34厘米..

笛 : 笛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重要的吹管乐器。竹制,横吹,有吹孔一、膜孔一、音孔六(近现代出现七孔、九孔、十孔笛以及十一孔的新笛)。 笛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直没有定论,从前都认为横吹的笛是汉代才..

埙 : 在学会钻木取火之前,人类使用的火是雷电击燃树木一类的“天火”,为了不让它熄灭,他们就不停地添草加柴。长时间地燃烧,火堆周围的土就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人很大的启发,他们逐渐把泥土捏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