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筝

    轧筝 : 我国的传统弦乐器,在唐代以前,只有弹拨和击打两种,而没有拉弦类。
在唐代,出现了两种最早的拉弦乐器——奚琴和轧筝。
轧筝,是用润湿的竹片摩擦筝弦发声。陈旸《乐书》说:“唐有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故取名焉。”唐释皎然有一首《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描写说:“君家双美姬,善歌工筝人莫知。轧用蜀竹弦楚丝,清哇宛转声相随。”
用竹片作“弓”,而不是用马尾;为了增加摩擦力,不是使用松香,而是把竹片用水润湿,其音色估计不会太好,倒是皎然诗中所说的“清哇宛转声相随”一句很重要。
传统的弹弦类乐器,如琴、瑟、筝、琵琶,或击弦类乐器,如筑、扬琴等,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奏出长音,遇到较长的音,就只有反复弹拨,这样的乐音,与歌唱的长音是不能很好配合的。而拉弦类乐器则可以控制运弓的速度,奏出平滑的长音,与人声能够很好相配。也就是皎然诗中所说的“清哇宛转声相随”。
轧筝在宋以后仍在使用,元、明时期叫做“��”。《元史·礼乐志》载:“��制如筝,七弦,有柱,用竹轧之。”《事林广记》的记载差不多。到清代,又称为轧筝了。

为您推荐

鼓 : 鼓是古代八音中“革”类打击乐器的总称。其特点是有一木制(极少数为陶制或铜制)的鼓框,鼓框一般呈圆形或八角形,框的一面或两面蒙兽皮,用鼓杖或手敲击。 鼓的种类有很多,如建鼓、足鼓、楹鼓、..

管 : 在《诗经》和《周礼》中都提到了一种叫“管”的乐器。但大家的解释都不一样,郭璞注《尔雅》,说它“有底”,蔡邕《月令章句》说它“有孔无底”。这种管已经失传,究竟是什么样子,说不清楚了。..

扬琴

扬琴 :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敲琴”“钢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击弦乐器。 扬琴是一种外来乐器,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波斯(今伊朗)、阿拉伯一带的一种叫萨泰..

唢呐

唢呐 : 唢呐本来是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吹奏乐器,大约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成为很重要的乐器,开始主要是用于军中和仪仗。明王磐散曲[朝天子]《咏喇叭》说:“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

箜篌

箜篌 : “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著名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诗中提到的“箜篌”,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非常优美的一种弹弦乐器。 箜篌有卧、..

天文历算(三)

天文历算(三) : 彝族天文历算典籍。流传于云南省新平、石屏、元阳、红河、建水、元江、峨山、双柏等县彝族地区。书中绘有星宿神像多幅,在天文历算书中不多见。佚名撰,清代抄本,线装。开本高3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