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 : 清代善学颜书者,一为钱沣,一为何绍基。钱沣学颜,形神俱肖,俨然颜字,古今无人能及,但模仿多于创造。其行书参以米芾,反而多有意趣。何绍基学颜,则得神遗形,将隶书和北碑的厚重萧散冶于颜字之中,成就极大,甚至有人称之为清代书家第一人。
何绍基的书名极大,一生所书不计其数。有时候,他很随意,乡农野老、妇女儿童,登门求书,无不应允,就算没有好纸好笔也写。行道途中,所过州县,官吏乡绅求书,随到随写。连馆驿服役的仆人,如果不愿意要赏钱而愿意要字的,也都笑而予之。但是,也不是没有脾气,人人都能求得了。在广东,总督喜欢他的书法,他不大看得起总督的为人,就是不写。年终的时候,总督备了厚礼让人送去给他拜年,以为这一下他总要写了,结果他写是写了,只是写给送礼物来的使者的。他又不大喜欢武夫,武人求书一律不写。有一个叫郭子美的军人,太喜欢他的书法了,于是,准备了千金为寿,何绍基不写,他就拔出剑来威胁,何绍基不得已,为他书写了 “古今双子美,前后两汾阳” 一联。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任四川学政。为官仅两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降官调职,遂辞去官职,先后主讲于成都草堂书院、山东泺物书院、沙城南书院、浙江孝廉堂等。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
何绍基学书,用力最勤,日课五百字,字大如碗。杨守敬说他“隶书学《张迁》,几逾百本。论者知子贞之书纯以天分为事,不知其勤笔有如此也” 。
何绍基的书法,得力于颜真卿,但又参以篆、隶及北碑笔意。《清史稿·本传》说: “绍基书法入颜鲁公之室,为世所宝。”清杨翰《息柯杂著》说: “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入神化境。”他自己在《蝯叟自评》中说: “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又说: “余学书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他最大的成就,即在有创新,有自己的面目。他曾经说: “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见于笔墨之外。”何绍基四体皆精,而且各具面目。杨守敬说他“行书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摸; 篆书纯以神行之,不以分布为工” 。曾熙说: “蝯叟从三代两汉包举无遗,取其精意入楷。其腕之空取《黑女》,力之厚取平原,锋之险劲取兰台(欧阳通) ,故能独有千古。” 马宗霍《霋岳楼笔谈》说: “道州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行书宗鲁公《争座位帖》 《裴将军诗》,骏发雄强,微少涵渟。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志》,遂臻沉着之境。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摹,融入行、楷,乃自成家。”
还有一点不可解处。何绍基执笔很特别,他用的是所谓 “回腕执笔法” ,食、中、名、小四指环列,都以指尖触笔管,大指与四指相对,虎口正圆,手掌垂直于桌面,手臂呈环型。这种执笔法写字非常费力,写不了多久就会大汗淋漓。我总奇怪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执笔法。何绍基《跋张黑女》说: “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因思古人作字,未必如此费力,直是腕力、笔锋天生自然,我从一二千年后策驽骀以蹑骐骥,虽十驾为徒劳耳,然不能自已矣。”从这段文字看,是他临《张黑女》时为追求其神韵而采用“回腕执笔” ,平时作书未必如此。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尤以对联为多。今不一一列举。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