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的谜语

    金元时期的谜语 : 金、元时期,整个文化都处于一种低潮中,猜谜活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猜谜活动并没有完全停止。
明郎瑛《七修续稿》卷五“千文虎序”条载:“金章宗好谜,选蜀人杨祥圃为魁,有《百斛珠》刊行。”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八说:“近者,伶官刘子才著《才人隐语》数十卷。谜固小伎俩,然其风咏比兴,与诗同义,而在士大夫中亦笑谈之助也。”元高德基《平江记事》第十六载:“元达鲁花赤八剌脱公,倜傥爽迈,谈吐生风,一日燕集,随行一令,云:‘一字有四个口字,一个十字;一字有四个十字,一个口字。猜不着者皆罚酒。’”这两个谜是“圖”(“图”的繁体字)字与“畢”(“毕”的繁体字)字。
诗人萨都剌所制“伞”谜一则,见于《雁门集》中: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新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阴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掌在手,覆尽东南西北行。


将伞的形状、特征、功用描写殆尽,且寓意深长,堪称诗与谜语这两种文艺样式相融一体的佳构。
可见隐语在金、元时期是很受上流社会喜爱的。
金、元时期的文人很多都“善隐”,也就是善于制谜猜谜。在元散曲和杂剧中,也经常使用到谜语。
据《录鬼簿》和《录鬼簿续编》记载,元代散曲家和杂剧作家中,许多人都“喜隐”或“善隐”。比如说曾瑞“善丹青,能隐语”;陈无妄“于乐府隐语,无不用心”;吴本世“好为词章、隐语、乐府”;李显卿“酷嗜隐语”;张可久“有《吴盐》《苏堤》《渔唱》等曲,编于隐语中”;顾德润“自编《乐府》《诗隐》二集”;陈登善“有乐府、隐语”;朱凯“所编《升平乐府》及隐语《包罗天地》《谜韵》”;董君瑞“隐语、乐府多传于江南”;钟嗣成“善音律,德隐语”;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谷子敬“乐府、隐语盛行于世”;丁楚夫“隐语亦佳”,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元代散曲和杂剧中,用到隐语的地方很多。
王实甫著名的《西厢记》中,张生通过红娘,与崔莺莺书简传情,莺莺叫红娘送给他一首约他幽会的诗: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红娘看不懂,张生解释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是莺莺约我月亮升起时在西厢相会,她在那里开着门等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是要我跳过墙去。”
红娘不相信,张生还很自信地对红娘说:“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第二折有:
(试官云)你虽然撺过卷子,未曾覆试你。你识字么?(崔甸士云)我做秀才,怎么不识字? 大人,那个鱼儿不会识水。(试官云)那个秀才,祭丁处不会抢馒头吃。我如今写个字你识:东头下笔西头落。是个甚么字?(崔甸士云)是个“一”字。(试官云)好!不枉了中头名状元,识这等难字。我再问你:会联诗么?(崔甸士云)联得。(试官云)河里一只船,岸上八个拽。你联将来。(崔甸士云)若还断了弹,八个都吃跌。(试官云)好好。待我再试一道:一个大青碗,盛的饭又满。(崔甸士云)相公吃一顿,清晨饱到晚。(试官云)好秀才,好秀才。看了他这等文章,还做我的师父哩。
这当然是对元代选官的辛辣讽刺。“东头下笔西头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谜,“一”就是“东”字和“西”字起头的第一笔。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

为您推荐

露锋

露锋 : 也叫 “出锋” ,用笔法之一。指运笔时露出笔锋,成尖锋之势。主要用在一些点划的收笔。但有些书家也常用露锋起笔。尤其是北派书家和碑刻。甚至有“八面出锋”之说。清蒋和《书法正宗·笔墨..

藏锋

藏锋 : 也叫 “隐锋” ,重要的用笔法之一。指运笔时将笔锋隐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外露。笔法中的欲左先右、欲下先上、逆入平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都是藏锋。南派书家,书重蕴藉,所以特重藏锋,如唐..

侧锋

侧锋 : 用笔法之一,又叫“偏锋”。运笔时笔锋偏在点划一侧。曾国藩说: “偏锋者,用毫腹著纸,不倒于左,则倒于右。”此法作字,点画一边光滑一边毛燥。绘画中写山石竹木,多用此法,以表现木石等的质感..

今草

悬腕

悬腕 : 运笔法之一。作书时肘轻放案上,腕部高抬。许多人都把悬腕和悬肘混为一谈。包括沈尹默,也认为“肘不悬起,就等于不曾悬腕,因为肘搁在案上,腕即使悬着,也不能随己左右地灵活运用” 。肘着于案..

章草

章草 : 草书的一种。汉代隶书取代小篆,但书写仍不便利,于是就出现一种“解散隶体,简略书之”的新书体——草书。唐张怀瓘就说: “章草即隶书之捷。”据说因汉章帝的喜爱而名为“章草”。章草与今草..

中锋

中锋 : 用笔法之一。作字时,始终保持笔锋(尖)在点划的中间。中锋行笔,则点划丰润饱满,“锥划沙” “印印泥” “屋漏痕”等,都是指中锋用笔。清王澍说: “中锋者,谓运锋在笔划之中,平侧偃仰,惟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