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柏梁体诗谜

    北魏孝文帝柏梁体诗谜 : 先得说一说什么是“柏梁体”诗了。
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筑柏梁台成,就带领群臣到台上饮宴,席间,君臣联诗为乐,每人一句,起于汉武帝,终于东方朔。诗为七言,句句入韵,共二十六句。诗并不见得好,但后人把这种句句入韵的诗(不一定要多人联句)称为“柏梁体”。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肃与高祖殿会。高祖举杯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御史中丞李彪曰:“沽酒老妪瓮注瓨,屠儿割肉与称同。”尚书右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技儿掷绳在虚空。”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是‘习’字。”高祖即以金钟赐彪。朝廷服彪聪明有知,甄琛和之亦速。
“习”字的繁体字是“習”。其实这个字是后代变化了的。最早的“習”字,下面不是“白”而是“日”。秦以前的青铜铭文等都作“日”而不作“白”。秦统一文学,李斯小篆把“日”字上面一横写作“人”字形,后人才在“日”字上加了一撇。
孝文帝的谜,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说出了谜底那个字的笔画。把“留”字拆散,一共有三个三横(九横)、两个两纵(四竖)。
李彪和甄琛的回答也很妙。
我们先看一看“习”字是什么意思。
《说文》的解释是:“习,数飞也。”有点费解。《礼记·月令》说:“鹰乃学习。”意思是说春天到了,小鹰就开始学和练习飞翔了。“习”是练习飞翔,也就是多次飞翔的意思。这样,我们也就知道《说文》的解释是什么了。
李彪和甄琛都猜出了谜底,但是,他们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柏梁联句”的形式给出答案。
李彪说的“沽酒老妪瓮注现,屠儿割肉与称同”,是说沽酒的老婆婆把大口的“瓮”中的酒倒到小口的“瓨”中,一点都不会漏出来;卖肉的“屠儿”一刀割下的肉,斤两与用秤称出的一点不差,这些是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做到的,所以,他猜出了谜底。
甄琛说的“吴人浮水自云工,技儿掷绳在虚空”,是说吴人踩水游泳的技能很高,百戏表演的“技儿”抛掷长绳表演(百戏表演之一)的技艺超群,这些也是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的,所以,他也猜出了谜底。
至于彭城王勰,就直接把谜底“习”说出来了。

为您推荐

“谜”字的创制人鲍照

“谜”字的创制人鲍照 :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他同时还是一位制谜的高手。就连“谜”字,据说都是他首创的。 鲍照制作的谜语,有“井..

夫出半月还

夫出半月还 : 徐陵的《玉台新咏》中,有一首诗谜: 稿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小别的丈夫的谜诗。乍一看起来,确实不好理解。 第一句“稿砧今何在”,“稿”..

象形

象形 : 汉字“六书”中,本来就有“象形”一种,很多汉字,本身就是从象形演变过来的。但是,这里所说的“象形”,与“六书”中的“象形”完全不同,“六书”中的“象形”,是根据对事物的形状的描摹来造..

上林献枣

定目

定目 : 如果没有谜目的界定,任何谜语都几乎是无法猜的。比如只给出一个谜面“张羽煮海”,我们知道这是很有名的一出元人杂剧,但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去猜。如果加上谜目“打字一”,我们就可以..

增损

增损 :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字谜,谜面的文义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只从字的笔画增加或减少来猜射。比如: 草上飞(打字一) 谜底:早* 谜面别解为“‘草’字的上面的‘艹’‘飞’掉”。 山崩(打字一) 谜底:..

庄姬以鱼龙谏楚王

庄姬以鱼龙谏楚王 : 刘向《列女传·辩通篇·楚处庄侄》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末年,楚怀王和顷襄王父子昏庸,放逐了忠心为国的屈原,而宠幸靳尚等小人,怀王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以后,置强秦的威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