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麟 :
贵州遵义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二十一年赴京会试,参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公车上书”。二十九年以殿试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人称“杨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三十二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留日期间,结识章太炎,参加了同盟会。归国后任浙江嘉兴府知府,后赐提学使、资政大夫。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致力于保地方平安。后归故里,倡议纂修《续遵义府志》并主持初纂工作。1916年当选非常国会议员,任职广州。3年后病逝于广州。
杨兆麟的诗大多源于民生学理,多写民生多艰、世途坎坷及家国之思,以振家声、纾国困为志业。尊崇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等人,受其学风诗风影响,带有宋诗派特点,学养深厚、以理入诗、格调深沉、情辞真切。多古体诗及长篇巨制,驾驭自如,才大气盛。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而情理至深。文多为实用性文体,有序跋、墓志铭、寿序、信笺等。其信函多涉及时事,滇军入黔时,杨兆麟为救贵州人民于战火多方呼吁。《为黔事致刘、郑两君函》《致一鄂、希陶、敬铭、幼书函》《致湖南都督谭延闿函》《黔变始末记》,细致分析了矛盾的根源和演变,清晰陈述了危变迫近贵州及其对百姓、时局造成巨大的影响,痛陈少数人为争权夺利置700万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剀切中理,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动容。其书序文以学为本,评诗论文,知人论世,见解深刻。《送黎仲苏官蜀序》《重刻〈鹿山先生全集〉序》《〈虚斋诗稿〉序》《〈丁伊辅文集〉序》《〈论语稽〉序》等,格调高远,立足本体而视野开阔。《黎汝谦传》《寓思轩记》等记传文及《先妣刘太夫人墓志》《杨孝子伯成君墓志铭》等墓志文,详略得当,措辞公允,描述精准,感情真挚,语言平实而有余味。《募修袁公祠启》虽为公务文,却刻画了前太守袁公玉锡对教育的忘我和投入,其人跃然纸上,其情感人肺腑,足见其深于情、擅写人的特点。
著有《守拙斋诗集》《守拙斋文稿》,生前未刊。传世有《守拙斋诗集》石印本一册收诗近百首,《杨次典先生文集》一册收文39篇。《遵义历史文粹(2)》依杨兆麟手稿辑成《守拙斋集》收诗236首,文22篇。生平事迹另见《遵义市志》、韦敦《清探花贵州遵义杨兆麟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