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 吴文英

    《惜别》 吴文英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在送别惜别的诗词中,吴文英的这一首《唐多令》也算是一首名作了,其实全篇并没有多少出色的地方,让大家感兴趣并记住的,是起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愁”字的本意显然不是这样解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秋”是声符,只表读音,没有实际意思的。但是吴文英的这个释词法,却把“愁”字讲活了,所以有人干脆把“愁”字讲成会意字。
天下可愁之事多得很,最让人愁的,莫过于家人情侣朋友的离别,从江淹《别赋》那句著名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到元人散曲中“想人生最苦离别”(刘庭信〔双调·折桂令〕《忆别》),不仅引起无数离人的共鸣,也成为诗词曲赋反复吟咏的主题。
上片用了两件事物,加深对愁怀凄苦的描述。
芭蕉,因其叶大,雨打在上面的声音也很大很特别。当人在愁苦的时候,打在芭蕉叶上的雨声,会更增添了愁怀。李清照有一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元徐再思在著名的〔水仙子〕《雨夜》中也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吴文英在这里稍作了一点变化,说“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没有雨打在芭蕉叶上那引人烦乱的声音,但看到芭蕉,引起联想,也会给人以冷飕飕的感觉。
登楼,尤其是晚凉天、明月夜,应该是非常惬意的事,但是,对离人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登高就会望远,望远就会思乡思人,这大概也是古人一种思维模式了,建安时期的王粲写了《登楼赋》以抒发思乡之情,后人诗词中写登楼怀乡怀人之作不胜枚举,以至于晚唐诗人罗隐干脆说“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魏城逢故人》)。吴文英说“有明月,怕登楼”,怕的也是登楼远望,更引起对离人的思念,更增加深深的离恨。
下片得力处,全在结尾二句。
送别说柳,是常谈,但一般说法都源于唐人折柳送别的习俗。但吴文英却因柳丝长软如绳,引起联想。那随风飘舞的长长的柳丝,当时不能为我系住情人的裙带,让她留下,但是现在却又牢牢地拴住了行舟,让我不能去寻找她。后来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著名的“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滚绣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您推荐

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 : 律诗的中间两联是必须要对的,词也有许多对仗句。和诗相比,词的对仗要宽一些,形式也要多一些。 有的词牌,某几句必须用对仗,比如: 《浣溪沙》下片第一、二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黄庭坚..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

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 : 诗词为什么要讲究平仄,其原因不过两个。 第一,读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感、节奏感。第二,和音乐的关系。诗和词都是要演唱的,曲调有高低抑扬的变化,语言有平上去入四声,两者必须和谐相配,..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