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 :
忻州定襄(今山西定襄)人。经童出身,举进士不中,后出任巩州陇西县主簿。不久双目失明,去职返乡,题其室曰愚轩,因以为号。其父赵淑,字清臣,与元好问的叔父为莫逆之交;因而赵元与好问亦来往密切,时有唱和。其作品得以保存,实赖元好问的收录。
贞祐二年(1214),蒙古兵攻破忻州城,赵元避兵南渡,居河南嵩州永宁三乡镇,与赵秉文、李纯甫、雷渊、元好问、辛愿、崔遵等文人诗酒往来,切磋技艺,创作出一些优秀的诗歌。兴定初年(1217),赵元入卢氏山中居住。正大二至三(1225~1226)年间,又移家登封。正大五年或稍后病逝。
赵元从少时起便博通书传,泰和以后即以诗名。失明以后,尽力于诗,所作更工,深受时人的尊重和称颂。如李纯甫称赞他“落笔突兀无黄初”“轩昂学古澹,家法出《关雎》。暗中摸索出奇语,字字不减琼瑶琚”(《赵宜之愚轩》)。元好问说他“作诗有规矩”(《中州集》卷八),刘祁也说他“高才能诗”(《归潜志》卷二)。
元刻本《中州集》卷五中的赵元诗词
赵元在诗中自述喜好陶潜的平淡诗风:“初学悔大谬,篆刻工文辞。年来厌酸咸,淡爱陶潜诗。”(《书怀寄元弟裕之韵四首》之二)元好问也说“若其五言平淡处,他人未易造也”(《中州集》卷八)。然而,赵元作品中最有价值的还是那些大胆地表现金末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作品,如《邻妇哭》云:“邻妇哭,哭声苦,一家十口今存五。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控诉了蒙古进犯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又如《修城去》:“修城去,劳复劳……倾城十万口,屠灭无移时。敌兵出境已逾月,风吹未干城下血。百死之余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揭露金末时政腐败给人民造成的苦难等。这些作品继承风雅精神的传统,效仿《诗经》、汉乐府和白居易诗风,在金末诗坛上独树一帜。
著有《愚轩集》,今佚。其诗今存35首,收入《中州集》34首,《全金诗》补遗1首;其词今存3首,收入《中州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