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 :

苏洵子、苏辙兄。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幼年承受良好的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曾以东汉名士范滂的事迹勉励其砥砺名节。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六年,应制科试,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1065)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二月召试秘阁,直史馆。三年四月,苏洵卒,返蜀居丧。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通判杭州,继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七月在湖州任,以其诗文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数月后获释,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七年,诏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后,起知登州。到官五日,被召还朝。元祐(1086~1094)中,由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因遭新旧两党夹击,其间曾出知杭、颍、扬、定四州。绍圣元年(1094),坐讥刺神宗责贬惠州、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高宗即位,追谥“文忠”。

  苏轼受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的影响,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向往清明治平的盛世,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积习,又反对王安石的激进变法,同时与因循守旧的保守派相牴牾。既具有超旷达观的襟怀,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又用老庄“万物齐一”和佛教“万物皆幻”的思想消解痛苦,坦然面对逆境。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不随世俯仰,因而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祐,更受摧折于绍圣,一生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难,仕途曲折,历尽升沉。

湖北黄冈苏轼纪念馆外观

为您推荐

苏味道

苏味道 : 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弱冠举进士,累调咸阳尉。高宗调露元年(679),吏部侍郎裴行俭征西突厥,奏为掌书记,从军至安西(今瓜州)。武后时,曾两度居相位,苟合取容,无所建白,遇事依违两可,不作决断,时人号为“苏..

蔡友梅

蔡友梅 : 祖籍河南,生长在北京,出身于旗人官宦家庭。1904年投身报界。1907年创办《进化报》,在“杂录”栏目中连载京话小说《小额》。积极投身清末北京下层民众的启蒙运动,组织创办阅报处、宣讲所、学堂..

苏舜钦

苏舜钦 : 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自曾祖时移居开封。他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重要作家,与欧阳修、梅尧臣交游,时称“欧苏”或“苏梅”。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知蒙城、长垣县..

蒲风

祢衡

祢衡 : 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情刚傲,好侮慢权贵。孔融激赏其才性,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多次向汉献帝和曹操举荐。曹操召见祢衡,但祢衡素来蔑视曹操,自称狂病,不肯往见,且有放言。曹操怀忿,..

聂夷中

聂夷中 : 河南中都(今河南沁阳)人。出身贫寒,备尝辛楚。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因时局动乱,滞留长安颇久。后赴华阴县尉任,贫困至极,行李唯琴书而已。事迹见《北梦琐言》卷二、《新唐书·艺文志》卷四、《..

苏梅

苏梅 : 最先将这两位诗人并提并热情揄扬的,是他们的诗友欧阳修。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苏、梅二人诗风不同,《六一诗话》品评说:“圣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