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嘉话》 :
8卷。元代王恽撰。王恽(1227~1304),中国元代诗人、词人、文章家、政治家,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玉堂,宋代以来翰林院别称,王恽曾长期任职元代翰林国史院,由修撰、待制至翰林学士,此书撰写始于至元十五年(1278),约成于至元二十五年,至元三十一年尚有增润,写作跨度前后近20年。全书内容丰富,多为王恽任职翰林院时见闻记录,多出于亲历,真实可靠,记翰林院创制、建置人员、人物掌故、词馆考核等,尤其详于金元之际人物、制度,可补史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多有时人诗文讨论文字留存,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史价值。
元代初期现存文献资料有限,《玉堂嘉话》的史料价值尤为突出,对于了解元初相关历史有重要意义。如王恽亲历翰林院创始,明确记载成立时间为中统二年(1261),国史院稍随其后,比《元史》模糊记载“中统初”更为准确。此书也记载了唐宋以来的翰林掌故和宋金时期的相关史实事件,如至元十三年(1276)冬十二月,南宋灭亡后的图籍书画运至大都,王恽作为翰林院人员参与了南宋御藏书画的清点工作,得以窥见唐以来宫廷秘府所藏法书名画,共计200余幅,其中书帖147幅,画81幅。王恽予以阅览著录,散见《玉堂嘉话》卷二、卷三,后人据以辑为《元破临安所得故宋书画目》,使人得窥唐宋内府传世书画名作的流传线索。
又多载当时北方名士言论行止,如王鹗、王磐、徒单公履、李谦等,生动详切,对于研究元初北方士人社会网络有着重要参考意义。书中又抄录了不少金元人物著述文字,后多散佚,赖此书以传,如张德辉《纪行》、刘郁《西使记》二书,详载二人行程及见闻,为后代治舆地之学者所重视,从中辑出,多次进行注释考证;修端《辩辽宋金正统》为元初关于修撰辽宋金三史的争论性文字,提出以南宋为南史、辽金为北史分而撰之的建议,与元代后来官修三史思想基本相同,此文《国朝文类》卷四十五亦载,而文字异同较大,有重要的校勘订正意义。又如录过金人李世弼《金登科记序》,详细描述了金代取士的方式,为探究金代科举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玉堂嘉话》也保存了很多时人对于诗文创作的言论,如多次记载王磐点评历代诗文家,崇尚欧苏韩柳文字,提倡“文章以自得,不蹈袭前人一言为贵”,对于王恽文学创作思想有深刻影响。又载王鹗所言“作文有三体说”:“入作当如虎首,中如豕腹,终如虿尾。虎首取其猛重,豕腹取其楦穰,虿尾取其螫而毒也。”(卷一)比喻新鲜有趣,为实用之言,也是同时期文人共同认可的作文之法,如载王磐言:“作文之体,其轻重先后,犹好事者以画娱客,必先示其寻常,而使精妙者出其后”(卷二),异曲同工。又如记载其私淑之师元好问诗文思想,对于研究元初诗文风气均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此书成书后并未刊行,王恽卒后,其子王公孺等编辑其著述为《秋涧先生大全文集》100卷,予以收录,在卷九十三至卷一百,此为全集本之始,其后有明弘治十年(1497)河南马龙、金舜臣翻刻本,“四库”系列写本,清抄本等。此外,又有单行本系统,早期以抄本形式流传,如明代淡生堂抄本,“四库”系列史部所收即为江苏巡抚采进单行本,标注为“刊本”,今已不得见,或即为全集本摘出,至清嘉庆间张海鹏辑刊《墨海金壶》丛书,据自藏抄本收录此书,清道光间钱熙祚所辑刻《守山阁丛书》,亦源出于《墨海金壶》本,中华民国十年(1921)上海博古斋影印再版,后《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最为通行。今人整理本有杨晓春点校《玉堂嘉话》(中华书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