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遵 :
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好黄老,汉成帝时隐居成都闹市中,以卜筮为业,各因势导之向善,“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当时益州牧李强很仰慕严遵,扬雄认为严君平生性清高,不会出仕,李强备礼去拜见严遵,始终不敢言请他出仕之事。蜀地有富人罗冲,要送给他一些车马衣粮,被他拒绝了,他认为这是“以不足奉有余”,可见其恬然淡泊。严遵以90多岁高龄辞世。晋代皇甫谧《高士传》为严遵作传,称赞其德行。
严遵生平事迹后世相传,不断被神秘化。相传他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数十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从西晋张华《博物志》到《蜀中广记·严遵传》,逐渐演绎出严遵与天上织女支矶石的故事,被唐宋诗人作为诗歌题材。岑参《严君平卜肆》、李白《古风》、李调元《成都杂诗》等均歌咏其事。
严遵隐居著述,宣讲老子《道德经》,设馆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培养出弟子扬雄。严君平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未著录,但《王贡两龚鲍传》记载说严遵“著书十余万言”。据《隋书·经籍志》,严遵注《老子指归》11卷,《旧唐书·经籍志》作14卷,《宋史·艺文志》作13卷,宋代王钦若《册府元龟》作10卷。今存《道藏》本残缺不全,而唐代《老子》注解有不少引《老子指归》之句,在今《道藏》本以外的,足证唐代、宋初犹有《老子指归》的完本。
严遵《老子指归》与《老子河上公章句注》齐名,并为汉代道家的代表著作。《老子指归》的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所提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与玄学思想的萌芽。
明刻本《道德指归》
在道的起源上,严遵运用“虚无”说道,强调“道德虚无”,主张“有生于无,实生于虚”“守静致虚,我为道室”,认为一切万物的发生皆源于“虚无”,“虚无”是万物的根本。同时提出“气化”的作用,《老子指归·道生一》曰:“夫天地之生也,形因于气,气因于和,和因于神明,神明因于道德,道德因于自然,万物以存。”
在政治上,严遵提出“君民一体”的可贵思想,认为君得道则万民昌,君失道则万民丧。主张让百姓回归纯真本性,归于自然,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倡“审实定名”,强调名实相符,主张“一名一实,平和周密;方圆曲直,不得相失”,开魏晋名、实之辩的先声。
《老子指归》文风独特,颇富西汉散文的时代特色。严可均《全汉文》收录其《道德指归说目》《座右铭》两篇作品。《道德指归说目》从阴阳角度阐释《道德经》的变化之道,《座右铭》则强调“希言”“谨言”的重要,后者一改传统箴铭的韵文格调,行以散体文,实为创格,辞义显达,不乏警句。
严遵《老子指归》主要保存于《道藏》中,同时有《老子注》2卷,或认为《老子指归》与《老子注》同属于一书,即严遵《老子章句》,后世被割裂作两书。除《道藏》本外,还有《秘册汇函》本等,今通行本有王德有点校本《老子指归》,被列入中华书局《道教典籍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