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子》 :
东晋末南朝宋初陶渊明作。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
王瑶依据陶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始室丧其偏”,陶渊明30岁(始室)丧妻,推断这首诗作于陶渊明29岁时;而袁行霈根据诗中“顾惭华鬓”等,认为长子3岁命名,故推断该诗作于陶渊明38岁时。此为该诗系年的两种代表性说法。
全诗共十章。前六章叙述家族历史,从陶姓的远古先祖,到汉代陶舍、陶青的伟业,再到曾祖父陶侃的功勋、祖父及父亲的德操;后四章感叹身世,盼子心切,以及为子命名寓意,望子成龙,并诫以福祸之道,点明“命子”题旨。清人陈祚明说这首诗“前半叙述安雅,后半抒写淋漓。安雅为四古常格,其淋漓处笔腾墨飞,非汉、魏以来所能拟似”(《采菽堂古诗选》),点明了这首诗在四言诗创作承袭与新变中的地位。
自述家族身世,始于屈原《离骚》,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深而广之,后扬雄、班固仿效,渐成风气。魏晋时期,诗歌领域也开始流行。在这首诗中,陶渊明追念先祖的丰功伟绩,颇以为荣,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写照,这也是陶诗内容丰富而广泛的体现。但这首诗的境界“非一般炫耀家族者可比”,尤其是诗歌末尾说“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有所希求,而不强求,折射出青年时代陶渊明乐天知命的豁达与淡泊,“委之天运,可谓善自遣矣”(蒋熏评《陶渊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