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文丛》 :
胡风主编。胡风(1902-11-01~1985-06-08),本名张光人,笔名胡风,另曾用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生于湖北蕲春,卒于北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之一。《七月文丛》从1939~1948年先后在上海联华书店、上海海燕书店、桂林南天出版社等出版,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文艺理论等,共计16种。由于战乱的影响,《七月文丛》出版的时空跨度较大,甚至为了应付上海租界当局的检查,不得不采用一些虚构的化名。
文丛的全目如下:东平的《第七连》(收短篇小说9篇)、陶雄的《0404号机》(收短篇小说5篇和独幕剧1个)、S.M.(亦门)的《闸北七十三天》(收报告文学2篇,1947年再版时又加1篇)、萧军的《侧面——从临汾到延安》、曹白的《呼吸》(通讯报告、散文集)、冰之(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收小说7篇)、吕荧的《人的花朵》、路翎的《求爱》(收短篇小说23篇)、孔厥的《受苦人》(收短篇小说12篇、报告文学1篇,谷元木刻插图6幅)、田间的《她也要杀人》(长篇叙事诗)、胡风的《论民族形式问题》(论著)、杨力(贾植芳)的《人生赋》(收短篇小说7篇)、舒芜的《挂剑集》(收短文50篇)、晋驼的《结合》(收短篇小说7篇)、鲁藜的《锻炼》(收长篇叙事诗4首)、绿原的《又是一个起点》(收长诗7首)。文丛中收录的作家后来很多都成为七月派的核心成员,从这个角度来看,胡风体现了一个文艺理论家的编辑立场,他对作家作品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集中性,凝聚了社团成员共同的文学主张和创作态度,培养出“一股新兴的文艺力量”。
《七月文丛》所收录的作家作品具有流派的审美特征,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抗战的歌颂是这些作品共同的主题。曹白的《呼吸》书后印有胡风给文丛所撰写的题词:“有血肉,有汗力的献出!是仇恨,是爱憎的评价!有枪炮,有弹火的交织!是强弱,是黑白的斗争!”这可以看作胡风对丛书主题和思想倾向的高度概括。孔厥在《受苦人》中以陕北土话“受苦人”来概括农民艰难的生存现状。萧军的《侧面——从临汾到延安》诞生于民族抗战这个伟大的时代,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萧军从临汾到延安途中的所见所闻。舒芜的《挂剑集》多从报刊和书籍中选取题材,对国统区社会的各种病态现象进行了有力的剖析与批判。丛书的创作方法受到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强调以主体的能动作用把握现实生活的本质和激情。路翎的《求爱》卷末《后记》中写道:“这些小说里所写的都是攀住历史的车轮的葛藤,但既然人类是在生活着,这里面是也有着历史力量的本身的。这固然是一个平庸的世界,没有英雄主义的实现也没有或种高贵而神奇的情操,但就在这个平庸的世界的各种现象和碎片之下,是有着一股强大的激荡的,恰如在破船之下是有着海洋的激荡一般。”
路翎是胡风特别欣赏的一位作家,也是七月派中富有才华和创作实绩的作家,他的作品钟情于苦难的生活和心灵体验,在呈现客观世界的同时,极力扩张自我的激情,这一特点同样体现在东平和其他作家的创作中。胡风的《论民族形式问题》是文丛中唯一一部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著,副标题是“问题的提出、争点和实践意义——对于若干反现实主义的倾向的批判提要,并纪念鲁迅先生底逝世四周年”。在这部论著中,胡风系统地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现实主义文学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指出民族形式是在批判封建主义文艺基础上对新文学传统的认同,这是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月文丛》虽然不及《七月诗丛》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但它全面地反映了七月派成员在小说、诗歌、散文、文艺理论等方面的创作实绩,对于扩大七月派在文坛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