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篆刻:【篆刻】镌刻印章的通称,亦称“治印”。
因自古以来治印所采用的字体大都是篆字,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篆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它在我国的艺术史上,历史悠久,是独定体系的造型艺术之一。
传统的所谓“金石书画”,就是把我国的篆刻艺木与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相提并论,为人们所珍藏、欣赏。
徐珂《清稿类钞》第九册云:“江庵喜藏古今文籍字画,尤嗜印章,搜罗汉、魏、晋、唐、宋、元、明人印极多。
凡金银、玉石、玛瑙、珊瑚、水晶、青金、密蜡、青田、昌化、寿山、铜磁、象牙、黄杨、檀香、竹根诸印,一见辄收,多至数方枚。
”印章的主要种类有秦印、汉印、肖形印、半通印、回文印、套印、花甲印、多面印、官印、私印等等。
艺术,方寸天地,却是书法、刀法与章法三者的高度综合,极讲究结构、的艺术魅力。
清代沈从先云:构图如作诗。
”清代叶尔宽认为,冶印有“六长”,“粗卤中求秀丽,一长也;小品中求力量,二长也;填白中求行款,三长也,柔弱中求气魄,四长也;古怪中求道理,五长也:苍劲中求润泽,六长也。
”篆刻艺术的形式与风格绚丽多采,千变万化,因字的不同,字的多少或印章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不同,而显现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
黄宾虹《古印概论》云:“一印虽微,可与寻丈率压、千钧重器同其精妙。
”汉两代空前兴盛,创造了篆刻艺术史“治印在我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秦、上的一个高峰期和极盛期,代表精我国古代篆刻艺术的主流,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齐白石大师说:“刻印,其篆刻别具天趣胜人者,惟秦汉人。
秦汉人有过人处,全不在素,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
”篆刻艺术发展至明清时代,又呈现出一个辉煌的黄金时期,这时出土文物中印章逐渐增多,研讨篆刻艺术之风日盛,印学兴起,各种印谱集亦出现于这一时期,如明代程彦明辑《古今印则》、范汝桐辑《范氏集古印谱》,清代程从龙料《师意斋崇汉印谱》、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等等,可供参考的资料大大增加,从而造就很多著名时篆刻家,各种篆刻流派亦随之形成,如皖派、浙派、齐鲁印派、邓派、赵派、吴派、齐派等等,派别繁多,名家如林,各具独特之艺术风格。
皖派远追秦汉,许多临摹之作,其刀法笔意能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而他们又能学古而不泥古,敢于破旧改革,自出新意,尤其是皖派创始人何展,善用切刀,所治之印,淋润苍劲,朴茂自然。
浙派篆刻家们则多工诗善书篆刻是经过镌刻之后再现的书法章法、笔法与刀法,讲求布局美与线条美的高度凝炼,虚实兼施,刚柔并用,变化无穷,方寸之中蕴含着丰富画,治印不主一体,博采众长,自见笔意,各具风韵,作品秀丽开朗,清新明快,齐鲁印派之作,则质朴端庄、浮厚挺峻,独具风格。
邓石如篆刻则得力于其深厚的书法基本功,“书从印人,印从书出”,异军突起,别开占面,大胆创新,“脱俗立异”,使篆刻艺术面貌为之一变,形成了篆刻史上另外一种美的风貌,既可以作印章来欣赏,又可以作为书法来欣赏。
关于篆刻艺术的审美评价,清人陈目耕在其《篆刻针度》中说,“印之生者有三品:神、妙、能。
轻重有法中之法,屈伸有神外之神,笔未到而意倒,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
宛转得情趣,稀密无拘束,增减合六文,挪让有依顾,不加雕琢,印之妙品也。
长短大小,中规矩方圆之制,繁简去存,无懒散局促之失,清雅平正,印之能品也。
有此三者,可追秦汉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