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即变

书通即变:【书通即变】说明书法艺术审美创造过程中通与变的辩证关系,既监通观历代书法艺术美的创造并继承其优秀传统,又要大胆进行变革创新,通即继承是基础,变即革新是必然,继承与革新二者不可偏废,唐代书法家亚栖《论书》云:“凡书通即变。
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
若执祛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书法艺术是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创造,就失去了其艺术生命力,因此,若执法不变,纵能人石分,亦被号为“书奴”。
“书通即变”,如何变?不是完全滨弃传统以为变,不是流为荒诞怪僻为变,而应该是在继承前人规矩的基础上,博采约取,融会贯通,化古为己有,进而大胆革新,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艺术作品。
若急于求成,不深入观察分析前人之法,不肯下苦功夫脚踏实地学,只是浅尝辄止,尚未入前人之规矩,便任由自己的个性爱好妄加发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就会远离正道,以至造成各种各样的毛病。
唐代孙过庭曾指出过这种现象,他说:“质直者则径挺不道,刚很者又倔强无润,矜敏者弊于拘東,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溫,迟重者终于座钝,轻锁者染于俗吏。
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书谱》)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东坡题跋》卷二《评草书》)这就是通变的结果。
清代刘熙载亦云:“书有我神他神之别。
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艺概·书概》)从以上释亚栖所举诸名家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他们各自都具有着明显的师承关系,但他们又都不是单纯地照抄照搬前人的东西,而是各得其神,“化古为我”,“自变其体”,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自家面同,这也就是他们“俱得垂名”的重要原因所在。
正如清代沈宗骞所云:“岂钟之后,复有钟:之以后,复有羲之哉!即或有之,正所谓‘奴书’而已矣。
”(《芥舟学画编》)林纾《春觉斋论画》亦云:“学画与学书同,又与学诗同。
孙虞同学右军之书,而孙虞截然;何李局学工部之诗,而何李各别;此沈郎俏之言也。
元之四大家,皆出董巨,而四家不相沿袭,倪高士似独辟蹊径,实则倪画全出北苑,遗貌取神,自臻极谐。
不宁惟是,但以梨园奏技论之,程长庚声价振一时,所传之弟子如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三人,均出程派,而声吻各别,亦各臻其妙。
观此则知不能恪守一先生之言,当自行变化矣。
”此论与释亚栖“书通即变”之论甚为合拍,如出一辙。

为您推荐

行书

行书:【行书】介于正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 清宋曹《书法约言》,“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农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L..般认为,行书始于东汉刘德升。 唐张怀璀《书断》云..

杀宇基安

杀宇基安:【杀宇基安】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之一。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王侍中白:‘杜度之书,杀字甚安’。 又称:‘钟、卫、梁、韦之书,莫能优劣,但见其笔力惊绝’。 吾调行草之美,亦在“杀字甚安,、‘笔力惊绝’二语..

六服

六服:【六服】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装。 《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眼:祎衣,榆狄、阙狄、糊衣、展衣、*象衣,素纱。 ”其中祎衣色黑,其上被饰有彩绘的野鸡图案。 郑玄:“从上条先王则服衣。 ”《释名·释农服》:“王..

书要拙多于巧

写意画

写意画:【写意画】指中国古代以写意论为指导进行创作的一类绘画。 它脱胎于工笔画,与工笔画对称。 写意画要求通过简炼、概活、淋漓洒脱的笔易,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抒发审美主体的主观意绪。 清代王昱《东庄论画》:“写意..

云:【云】又称云髻、云紧,指浓密卷曲如云的妇女发髻。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鹭(zhen) 发如云, 不屑也。 ”,又作辑(df),袁梅注,“发如云即云。 ”曹植《洛神赋》:“云鬓饿峨,修眉娟娟。 ”吕延济注:“云鬓,美发如云也。..

水墨画

水墨画:【水墨画】义简称“水墨”,、指纯用水所作的绘面。 狭义指水墨山水面。 唐王维《山水诀》:“夫画道之水墨画兴起盛行的主要原因,一会审美需要的推动。 中国古代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