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指书法用笔中,既要使笔画两头藏锋,不露痕书法艺术中的藏锋用笔,使笔锋无限。
这是因为,藏锋用笔书写的点画,虽然是有限的具体形象,但它能给予观赏的却是令人玩味、思索的深刻的抽象内涵。
因此,历代书法家都无不强调藏锋用笔。
晋代王羲之认为:“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
”(《书论》)唐代徐浩《论书》亦云:“用笔之势,特须藏锋。
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米去,能有何?”那么,藏锋用笔的技法又如何呢?蔡毯在《笔论》中又告诉我们,“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画左亦尔。
”后来,宋代的米芾将其阐发总结为具有规律性的术语,语云,垂不绪,无往不收”,成为后世书法用笔之针度。
它广泛地应用于书法艺犬的各种书体用笔之中。
拥出书法用笔要不使笔锋遗露痕迹,还强调了一个“力”字,即藏锋用笔不但要表现出含蒸的美,还必须具有内慕骨力的美。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制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调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
”唐代颜真卿的书法用笔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含富之美与骨力之美的高度结合,是现出活泼多姿的精神和韵律,体现了形式美与内滋之美的和谐统一。
在清代书坛上,由于科举制度的弊端,使书法艺术受束缚于清规戒律之中的“馆阁体”,点两用笔出现了严格的程式化,线条单调,却在笔画的起止处使运笔程序复杂化,过于夺张,把精力集中在笔画起止处的逆入回收、藏头护尾,上,忽视了中间过笔处的提按结合、逐步顿挫而运之的用笔法则,造成平拖而过、毫无骨力可言的枯痔偏软的“无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