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说明牡丹花佳美,是因为它有颀长的干和丰厚的叶。
清初周亮工纂《尺牍新钞》一集载唐堂《与周雪客》:“牡丹花毕竟以长干丰叶者为佳。
今人求花之大,而不顾其干,有干不满尺,而花过尺五者,此中人以为胜。
弟谓天下事,岂可使根本弱于枝叶哉!花,人面也,干,人身也,醫如以美女丰盈之面,加诸三尺之身,见者且怪其臃肿矣,故毕宽以干大者为佳。
”唐堂的看法与一般人颇不同。
一般人认为牡丹花以其颜色、形状、芬芳等吸引欣赏者,而忽略了它的干,认为干无关紧要;启堂则注意到了干与叶要比例协调,既要有长干,又要有丰叶,牡丹花才美,并以臃肿的少女作臂,说明“根本弱于枝叶”的牡丹花是引不起观赏者的兴趣的。
[水能予石以色,石能予水以声】水、石能互相增加审美内容:水给石增色,石使水现声。
明中道《珂雪斋文集》卷七《游太和记》,“予旧闻之中郎云,太和琼台一道,叠雪轰雷,游人乃云,此山谜水,殊可笑。
予拉游侶,请先观水,为山灵解嘲,乃行中。
两山夹立处,雨点披麻斧劈诸皴,无不各具,洒墨错绣,花草烂斑,怪石万种,林立水上,与水相遵,呈帝献巧。
太约以石尼水,而不得往,则恶而成潭,以水阀石,而不得朋,则峙面为屿。
石偶出而水赢,则衍徐而容与,水偶出而石赢,则颓叠而吼怒。
水之行地也迅,则石之静者反动而转之,为龙为虎,为象为兜。
石之去地也远,则水之沉者反升面跃之,为花为蕊,为珠为雪。
以水洗石,水能予石以色,而能为云为霞,为砂为翠。
以石捍水,石能子水以声,而能为琴为瑟,为歌为呗。
石之避水,其岩上覆,则水常含雪霰之气,而个胜泠然,石之颅避水,而其颠内却,水常亲曦月之光,而不胜烂然。
”这种有声有色的景观,颇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宋代苏轼《念奴娇·赤獎怀占》:“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石钟山记》,“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形象地描绘出水石激荡的场面,引人入胜。
[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鸟声婉转动听,使人愉悦,不因为它酷似人声,而在于它与人声相异,保持自己特有的声音。
这是称道、崇尚自然美,反对矫摆造作的观点。
清代李渔《闲情寄偶·颐养部》,“鸟之悦人以声音,画眉鹦鹉二种。
而鹦鵲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之,以其能作人言耳。
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
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也。
鸟声异于人声之可者,以出于人者为人,出于鸟者为天籁也。
使我欲听人商,则盈耳皆是,何必假口笼中。
……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
”鸟能作人声,能使人惊奇,却不能给人以更多的美的亭受,因为鸟声与人声相同,就失去了,鸟声应该有的特色。
这种崇尚不着雕饰的自然美的美学思想,显示出一部分古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