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必有余味

文章必有余味:【文章必有余味】指文章必须有经得起咀嚼的余味。
清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第三十五回批语:“文章必有余味未尽才可调妙。
满一事,业已烟飞灰灭,还定要掀起余波,先写翠竹青葱,继写如阐哭声,更写宝玉一副神态,便勾动人心,犹如目己也者也:秀也者,篇之独技者也。
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巧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所谓“隐”,就是字面意思之外所含蓄的重要意义;“秀”,就是篇中最突出的语句。
隐以两重意思(一是字面的意思,一是言外之意)为工巧,秀以卓绝独到为精妙。
这是前人文章中的美绩,作者才情的集中表现。
要创造出含蓄的作品,那就要“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同上)。
对具有含蓄美的风格意境,唐司空图作了形象的描述。
他在《诗品·含蓄》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汇。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句,后人多有阐释。
清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不著一字,其意已含,犹扫一切也。
尽得风流,则之者深,犹包一切也。
”清孙联奎《诗品臆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一字也。
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
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无名氏《诗品注释》:“‘著,粘著也。
言不著一字于纸上,已尽得风流之致也。
此二句已尽含之义,以下持推而言之。
’案翁方纲《神韵论》谓‘不著一字正是谓函盖万有'。
”刘和司空图的含蓄论,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评论,还影响了小说的创作和评论。
《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于此,清金圣叹夹批道:“此语后无下落,非耐庵漏失,正故为此深文曲笔,以明曾市之败:非宋江所不料,而绝不闻有救之意,以深著其罪也。
骤读之,极置身园巾,看作者笔法究竟如何!”言尽意尽的作品就没有给人留下余味。
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唐人亦多为乐府,若张籍、王建、元、白居易以此得名。
其述情叙怨,委曲周洋,言尽意尽,更无余味。
”5.含蓄、含糊

为您推荐

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

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以金玉共可也。 ……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室。 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故《关店》,兴也,康王晏朝而即为冰鉴;‘讶谟定命,远道辰告’,观也,谢安..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 : 文学理论专著。晋挚虞撰。挚虞(?~311),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晋泰始年间举贤良,拜中郎,官至太常卿。遭乱饿死。   《晋书·挚虞传》载,他"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

《文章辨体序说》

《文章辨体序说》 : 于北山据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抽辑而成,约24 000余字。吴讷(1369~1455),字敏德,号思庵,江苏常熟人。历授监察御史、南京右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职,谥文恪,《明史》有传。著作存有《思..

《文章正宗》

《叠山先生批点文章轨范》

《叠山先生批点文章轨范》 : 南宋谢枋得编选。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试教官,中兼经科,历官江东漕试官,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等。是书乃为指导举子..

《新刊诸儒批点古今文章正印》

《新刊诸儒批点古今文章正印》 : 宋代刘震孙编。刘震孙,字东叟,号梅石,生卒年不详。列衔通直郎、签书武安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是书按道学文章观将古今之文类编为书、记、序、说、论、铭、赞、颂、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