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

豪放:【豪放】常指豪迈奔放,宽阔雄浑的艺术风格,表现出壮美、崇高、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绘“豪放”的表现形态和审美特征为:“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髓,潘足扶桑。
”它充分地表现出“豪放”诗风所具有的气势宏大,感情炽烈,思绪浩瀚,想象丰富的特点。
杨廷芝《诗品浅解》云:“豪迈放纵,豪以内言,放以外言,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
”孙联奎《诗品臆说》云:“惟有豪放之气,乃有豪放之诗。
”因此,“豪放”不惟语言,更重要是指思想感情、气象文脉,司空图用“吞吐大荒”、“处得以狂”形容它的情状,用“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形容它的气类;用“晓策六薇,潘足扶桑”形容它的英姿。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诗余》,“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指出了“象放”作为艺术风格的审美特征。
唐司空图将“含蓄”列为《二十四诗品》中之一品,使“含落”不仅成为表现方法,而且成为审美风格。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成为后世文论美学家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宋代姜《白石道人诗说》,“语贵含齒。
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
……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之赞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宋代张成《岁寒堂诗话》:“道得人心中事,比白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繁,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余蕴,此其所短处。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善言情者,吞吐浅深,欲露还藏,便觉此中无限。
”清代叶燮《原诗》,“诗之至处,妙在含蕾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为代文论家美学家常以“放”“庞明诗,人皆说平淡,据某其特征与“婉约”相差无几。
明代胡应麟《诗薮》云:“婉者,深厚隽永之谓,非一于轻媚纤靡之调也。
”以“婉约”论风格最多的悬表现在词上。
中国古代文学一般主张“诗庄词媚”,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云:“诗之境,词之长。
”词以表现细腻深长、缠绵委曲的感情为胜。
因此,词的总体风格倾向表现为“婉”。
后来随着词风的发展,逐渐分化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诗余》,“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而调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清代况周颐《崽风词话》提及“词人之词”,当指“婉约”词风,其作家有柳永、周美戌、吴文英等;“英雄之词”当指“豪放”词风,其作家有苏轼、陆游、辛弃疾等。
“婉约”调风在欧阳炯《花间集·序》表现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具有纤丽、新巧、轻柔、缠绵、香艳、软媚等特征。
译竹家作品。
宋代朱熹《晦庵诗说》7、臼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
”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子美笔刀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
”明代丽亨《唐音签》卷七:“萬锡有诗豪之目。
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尤甚过人,却都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
”至宋以后,“豪放”与“婉约”相对而言,成为当对词风发展的两大流派之一。
以“豪放”著称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
元代张炎《词源》云:“辛称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
”俞文豹《吹续录》称苏轼词“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钢琵琶,铁绰板,喝《大江东去》”。
具有“豪放”风格特色的作品如李白涛歌,其“豪放”表现形态有四:工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试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2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③傲。
“一似学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罪。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④放。
快来万夹勇,挟此生雄风。
”(《结客少年场行》)从而奠定了李白“豪放”诗风的基。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赞曰:“时之豪者,世称李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