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

悲壮:【悲壮】表现出壮美、崇高、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悲壮”与“悲慨”相近(参见[悲慨条)。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将“悲壮”列为风格“九品”之一。
陶明溶《诗说杂记》,“何谓悲壮?笳拍饶歌,酣畅猛起者是也。
”“悲壮”的特色在于悲而不哀,壮寓悲中,车悲愤中显示出力量,从悲愤中奋起,给人以壮烈、激昂、雄壮、崇高的审美享受。
含有“悲壮”特色的作品多是与人物命运攸关的题材。
《沧浪诗话·诗评》,“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明代屠隆《唐诗品汇选释断序》:唐诗“其言边密征成离别穿愁,率感慨沉抑,顿挫深长,足动人者,即悲壮可喜也。
“清代刘熙《艺概》,“太白《忆秦娥》声悄悲壮。
”清代王士祯《师友诗传续录》,“高翡“悲慨”是中国古代诗词风格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常指悲愤雄壮的艺术风格,而厚,岑奇逸而峭。
”的审美风格。
因此,“超诣”之境是具有“悲壮”风格特色的作品诸“高远精深”之境(杨廷芝《诗品浅解》)。
“此不可以人力求也。
故诗境惟超最难。
”(扬振纲《诗品解》)和审美风格,历来为美学家、文论家所推崇。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提出“兴趣”说““盛唐诸人,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他认为最美的境界是“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云“陶谢之超然。
”宋代吴可《学诗诗》,“等闲拾出便超然。
”宋代胡寅《题酒边词》,“及唇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塘之外。
”清代王士祯提出“神韵”说,亦具有“超诣”特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以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
”(《渔洋诗话》)清代黄钺《二十四画品》将与“超诣”相近的“超脱”列为绘画风格之一:“腕有古人,机无留停。
意趣高妙,纵其性灵。
峨峨天宫,严严仙。
置身空虚,谁为户庭。
遇物自肖,设象自形。
纵意恣肆,如尘冥冥。
”描绘出“超诣”的某些表现形态和审美特征。
如高适的《别韦参军》:“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滑露衣中。
”岑參《北延贻宗学士道别》,“十年只一命,万国如飘莲。
”岳飞《满江红》,“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辛弃疾《贺新郎》:“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陆游《书愤》,“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优能作鬼雄。
”均以悲壮激昂之风见长。
基至写景状物也有“港”的氛围。
宋代范温《溪诗眼》云:“官秋景悲壮则有‘蓝水远从干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