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因质立,质资文

文因质立,质资文:【文因质立,质资文】揭示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说明形式因内容而确立,内容凭借形式来表现。
清王夫之说:“文因质立,质资文宣,衰王之由,何关于此,齐梁之病,正苦体局束而气不昌尔。
文者气之用,气不昌则更无文。
顾昌气者;非引之荒大,出之骚戾也。
行于荣卫之中,不见其条理,而自不相失。
荷顺以动,何患乎窒。
故有文采烟煌而经纬适,文情惊而纲维调。
”(《古诗评选》卷五萧子良《登山雷居士精舍同沈右卫过刘先生墓下作》)这里的“文采”指文章辞采,因“质”而存的“文采”要混煌(灿烂明朗),“文情”指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文”而得到表现的“文情”要惊阵(奋发活跃)。
[以整见,以散入妙1整与散相对,说明行文的整齐与散落各有奇妙。
清金圣叹《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圆前总评,“王婆十分砑光,以整见奇:石秀十分瞧料,以散入妙。
悉是绝世文字。
”这里所说的整与散,跟宋李書卿《文章精义》中说的“文字须有数行不整齐处,须有数行整齐处”,一脉相承。
散整相间,可使行文生动活泼,避免呆滞板结。
正因为如此,清刘大櫆《论文偶记》提出:“文贵参差。
天之生物,无一无偶,而无一齐者。
故殿排比之文,亦以随势曲注为佳。
好文字与俗下文字相反;如行道者,一东一西,愈远则愈。
一欲巧、-欲硬;一歆肥,一欲瘦,一欲浓,日‘秀而不实’。
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
又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瘤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如四时之序,方春则华丽,夏则茂实,秋冬则收敛,若外枯中膏者是也,盖华丽茂实已在其中矣。
”认为文学作品“秀而不实”则无味,是不好的;“中边皆甜”、或“外枯中膏”的作品则是好的。
主张文学作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力求丰厚的内容与华美的形式的高度统~,“中边皆甜”,即从内容到形式整体都甜美。
这就丰富了苏轼的美学观点。

为您推荐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以可走马和不透风来生动地说明艺术表现上的空疏与浓密,以及二者的证关系。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是年又受法于怀宁邓石如完白,日:‘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

沉著

沉著:【沉著】指深沉有力,凝重稳健的艺术风格,表现为壮美、崇高、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绘“沉着”的表现形态和特征为:“绿林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

婉约

婉约:【婉约】常指委婉蕴藉,缠绵含蕾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优美、柔美、秀美的审美特征。 最早以“婉約”论文的陆机,《文赋》云:“或清虚以婉约。 ”后来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提出“凄婉”作为风格“九品”之一。 陶明溶《诗..

作诗虽贵古淡,而富丽不可无

浅淡处平处,忽薯一二乃佳

浅淡处平处,忽薯一二乃佳:【浅淡处平处,忽薯一二乃佳】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说明,在一路娓娓道来的浅淡平处,忽然著--深意、浓色、奇俊语,会产生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学效果。 清毛先舒《诗辩坻》卷四:“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

纤:【纤】指纤秀侬郁、斑斓艳丽的艺木风格,表现为华关的审美特征。 “纤根”与“丽”相近,与“冲淡”相行。 唐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描绘“纤”的表现形态和特征为:“深采水,莲蓬远。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

明暗成于光,彩色别于光

明暗成于光,彩色别于光:【明暗成于光,彩色别于光】指绘画艺术在取景时对景物明和暗相反相成、存在的状貌要注意描绘。 清曹雪芹《废艺斋集稿·睡里湖琐艺》:“至于敷彩之要,光居其首。 明则显,暗则嗨。 有形必有影,作画者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