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行赋》 :
东汉蔡邕作。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博学多识,擅长辞章,并精通音律,书法精妙。汉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辞赋以《述行赋》,碑志以《郭林宗碑》最为知名。
此赋见载《蔡中郎集》和《艺文类聚》卷二十七,《古文苑》和《文选》李善注本等均有节引。据赋前序文,汉恒帝延熹二年(159)秋,蔡邕因能鼓琴自陈留发遣洛阳,至偃师因病不前得归。时梁冀初诛,五侯专政,李云、陈君以直言被罪,人民冻饿,蔡邕心愤此事,故作赋以纪。
全赋以自陈留至京邑途中所见所思为线索展开,每至一处必怀古远思。作者所见均为贫富之极大差异,佞臣得近而忠臣疏远,正路日塞,风俗日失。自己既无匡世之力,只好回归故乡。最后以乱辞总结,离开此纷乱之地,独上归程以安居。
全赋夹叙夹议,通过怀古来抒发对当下的愤懑。对路途中的景致描写,与赋文本身之基调相得益彰,情景交织巧妙。无汉大赋之歌功颂德,亦非东汉抒情小赋之直白显露,是纪行赋中的上乘之作。鲁迅对其评价很高,“他并非单单的老学究,也是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时的情形,明白他的确有取死之道”(《且介亭杂文二集》)。而其避世的思想和取舍,也是古代文人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