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诗

    白话诗 :

“白话诗”一词出现于中国五四运动前,流行于1920年前后。1919年10月,胡适在《谈新诗——八年来的一件大事》中第一次使用“新诗”一词,随后俞平伯的《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宗白华的《新诗略谈》、康白情的《新诗底我见》等文,都采用了“新诗”这一概念。此后,白话诗、新诗、白话新诗长期并用而以新诗为主。从使用习惯上看,白话诗、白话新诗、多指初期的新诗,而使用新诗时并未排除初期的白话诗。有学者甚至认为,白话诗和新诗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两个阶段,但也有学者认为,白话诗从古到今都存在,用白话诗指称现代新诗并不妥帖。

与新诗、自由诗等概念相比,白话诗强调的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必须使用白话,这是晚清“诗界革命”的延续,又是五四新诗运动的开端。在诗歌观念上,主张“以文为诗”,接纳更多的生活内容;在艺术形式上,或借鉴传统诗歌资源,或借鉴民歌资源;在艺术题材上,试图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内容,如进化论、人权、民主、平等等观念。

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尝试写作白话诗的有胡适、刘半农、康白情、刘大白、鲁迅等,最早倡导白话诗的杂志是《新青年》,最早面世的一批白话诗,是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刊出的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较集中地反映白话诗成绩的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许德邻编选的《分类白话诗选》(1920)、上海新诗社编选的《新诗集》(1920),以及刘半农主编的《初期白话诗稿》(1933)。

胡适赠鲁迅的《尝试集》(北京鲁迅故居博物馆藏)

白话诗在本质上是外在形式的变化,而且多“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追求清楚明白地表达现实或传达理念,诗人们也大多模拟口语写作,且摒弃押韵,希望把诗歌表达的“人工”性降到最低,因而近于散文,类似于玻璃体,缺乏幽曲与回味。可以说,白话诗时期更强调“白话”而非“诗”本身的建设,其主要成就是促进了白话的普及,重在对现代诗歌的言说方式的建构,而不完全是一种诗歌美学建构。

为您推荐

王禹偁

王禹偁 : 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世为农家子,9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徙知长洲(今江苏苏州)县,改大理评事。端拱元年(988)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

王鹏运

王鹏运 : 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道光二十九年(1850)十一月十九日生于广西临桂盐道街燕怀堂。少有才名,人称“乌衣巷佳子弟”。同治九年(1870)举人。次年考进士未中,优游京华。同治十三..

牛峤

牛峤 : 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后徙狄道(今甘肃临洮)。唐宰相牛僧孺之孙。僖宗乾符五年(878),登进士第。历官拾遗、补阙、尚书郎。光启三年(887)游梓州,题诗陈子昂书台。大顺二年(891),入王建西川幕府为节度判官..

王庭筠

王庭珪

王庭珪 : 安福(今属江西)人。自少刻志于学,通经史百家。政和八年(1118)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弃官家居,教授生徒,葺茅堂于卢溪(今属湖南)之上。胡铨上疏乞斩秦桧,贬新州,王庭珪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公家..

沈佺期

沈佺期 : 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知长安二年(702)贡举。旋擢为考功郎中,再迁给事中。四年春,坐考功任上受贿事被弹劾入狱,实为被诬蒙冤。中宗即位,因谄附张..

潘尼

潘尼 :   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潘岳从子。少有才,性格恬淡,不喜交游,唯以著述为事。太康(280~289)年间,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历任尚书郎、著作郎、中书令。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政变,孙秀专政,潘岳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