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作“花甲子”。
旧以天干、地支相配纪年,六十为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故名花甲。后借指六十岁。唐朝人赵牧,生平不详,喜欢写短小的诗歌。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翁耕作于农田,日出而作,日人而息,“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掰指计算六十轮换的花甲子,循环往复如拨弄珠子一般娴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对酒)》)后引申指:六十岁。
今沿用引申义。
《大众电影》:“这些曾经为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老同志,现在虽已到了花甲之年,但绝大多数还没有离开电影或文艺战线。”《文摘周报》:“年近花甲的北京棋院副院长王品璋与谢军特别投缘。谢军有什么话都愿跟他讲。”《成都晚报》:“我已是花甲之妇,随老伴回故里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