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似(多指子不似父)。
上古之传天下,皆传于贤:尧让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舜死三年,禹为了让位给舜的儿子,自己躲避到阳城,然天下百姓却跟随他,不跟随舜之子。
这就像尧让位于舜,尧死后,百姓不跟从尧之子而跟从舜一样。
这是因为“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尧的儿子丹朱不像他的父亲,舜的儿子也不像其父。)(《孟子·万章上》)后引申为:不孝子孙,不成材、不正派。
今沿用引申义。
①不孝子孙。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好,我说过,我说过,我是为我这些不肖子孙才说的。现在家里景况不好,没有一个人能赚钱,大儿子第一个就不中用。”巴金《秋》四五:“他们这些不肖子弟拿了爹爹的钱,又不听爹爹的话。不管他们怎样在外头说闲话,我决不答应买房子。
”
②不成材、不正派。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留日学生中也确有一些不肖之徒,见利忘义以致被它软化。”《妇女生活》:“随着村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重婚、姘居、非婚生育行为也开始出现,为制约不肖子孙,三元里村制定了一个很特殊的村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