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叫神,地神叫祇。
泛指神明则称神祇。商朝纣王即位后,昏庸无道,沉湎酒色,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微子等人商议政事,痛心地谈到,“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现在殷国的小民连祭神明的贡品,猪牛羊三牲也都偷窃,虽是有罪,其情可原,不必问罪惩罚。)国家将亡,我们无力铲除祸端,也只好各尽自己的职责了。(《尚书·微子》)
今沿用本义。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亲情散文选·淦女士〈慈母〉》:“固然三人都相对无言,但个个心上都像受了什么神祇的启示。”《随笔》:“军长仍是军长,委员仍是委员,没有等级森严的人为鸿汤,更未被奉为高入云端的神祇。”《中国作家》:“他听到一个来自神祇的挑战:‘嘿,你们这些自称龙的子孙们,看到了吧,这就是长城,它深人你们的灵魂,但是你们谁能够真正的认识它,开掘它,描绘它呢?’”
*《成都晚报》:“敬奉文学这座神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祇,qí,地神;zhī,恰好。祗,zhì,恭敬。二字形近,在zhī音,恭敬义可通,其余音义有别。
古多混用,有习非成是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