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谱》

《声调谱》:

一名《声调三谱》。

诗论。清赵执信(1662-1744)撰。一卷。执信有《饴山堂文集》已着录。

此编分前谱、后谱、续谱,故以“三谱”名,诸本又多分为三卷。又有附《通转韵式》者,《四库全书总目》谓“乃其门人所妄增”。书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词、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类。录诗五十二首,以诗旁圈点与诗后总论,研究诗之平仄声调。

声调之说,明人无成书论及。王士祯初发其凡而未具体论述。

赵氏于唐人诗集中反复推究,始知古调律调之分,着为是编,成为中国诗律史上一大发现。此书一出,王氏弟子急发其师遗稿,遂有《古诗平仄论》、《律诗定体》诸书。

此编初窥诗律,虽荜路蓝缕,然于此后学者研究声律成风,有开创之功。此书翻印者较多,有《诗法萃编》本,《清诗话》本。

为您推荐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音韵学研究内容之一。包括配合关系和音韵演变的条件关系。前者指汉语中韵母与声调的配合是有规律的,不是每一个韵母和每一个声调都能相配。后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韵母对声调的影响,韵尾辅音对声调..

声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

声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音韵学研究内容之一。包括配合关系和音韵演变的条件关系。前者指汉语中声母与声调的配合是有规律的。后者指声母对声调的影响。以《广韵》的声母与今北京话的声调相对照,可以看出古声母清浊与今..

声调起源于韵尾说(语言)

声调起源于韵尾说(语言):关于汉语声调起源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是:早期上古汉语没有声调,古代的声调是从古韵尾辅音转化而来。这种从韵尾到声调的转化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古汉语中,平声是零韵尾-〇,上声是[-]尾,去声是[-s..

声调起源于元音说(语言)

声调起源于声母清浊说(语言)

声调起源于声母清浊说(语言):关于上古声调的学说。认为汉语无调时期,受清浊声母的影响,音节音高不同,清声母读得高,浊声母读得低,自然地分成两类,后来,这种伴随的区别上升为对立性的,演化成二调,即高低二调系统,或称阴阳调或单双..

声调(语言)

声调(语言):①也叫“字调”、“声”、“调”。音节的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如普通话中,ma(妈)和mǎ(马)两个音节都由辅音m和元音a构成,但二者意义有别,就是因为声调不同。mā(妈)高而平,mǎ(马)则先降后升。这种音高..

声调①

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