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L.M.

    蒙哥马利,L.M. :

生于爱德华王子岛,卒于多伦多。她幼年丧母,父亲移居外省并再婚,她则被托付给外祖父母抚养。她的文学素养得益于大量阅读外祖父的丰富藏书。她曾在威尔士王子学院和达豪西大学求学。大学毕业后她教过书,外祖父去世后她返回爱德华王子岛,侍奉年迈的外祖母,同时为期刊杂志写稿。她从笔记本中记录的一则社会趣闻得到了灵感,写出了传世之作《绿山墙的安妮》(1908)。女主人公的故事与作者的早年经历有不少相似之处。

蒙哥马利的故居

《绿山墙的安妮》发表后,立即成了畅销书。蒙哥马利又写了关于安妮的教师生涯、大学生活、恋爱、婚姻、家庭、子女等不同阶段和侧面的7部“安妮”续集。包括关于小学教师安妮的《阿冯利的安妮》(1909),描写大学生安妮的《海岛上的安妮》((1915),描写安妮新婚和第一次当母亲的《安妮的梦之屋》(1917),写安妮子女成长的《彩虹谷》(1919),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女儿的《炉边的里拉》(1921),刻画安妮当校长、与友人通信的《风吹白杨的安妮》(1936),以及叙述安妮又生了5个孩子的《炉边的安妮》(1939)。这些“安妮”续集使国内外千千万万的安妮迷爱不释手,但它们在文学造诣和影响上都比不上《绿山墙的安妮》。此外,蒙哥马利还写了自传性很强的“艾米莉”系列小说。包括《新月村的艾米莉》(1923)、《艾米莉攀登》(1925)和《艾米莉的追求》(1927)。

蒙哥马利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厚,共创作了22部长篇小说,500多篇短篇小说,还有自传、书信集等。她于1911年外祖母去世后与相爱多年的麦克唐纳牧师结婚,定居多伦多东北的利斯克戴尔牧师公馆。1942年在多伦多去世,安葬在家乡爱德华王子岛卡文迪许村的公墓。她生前居住过的地方都建有“蒙哥马利纪念馆”。

《绿山墙的安妮》1908年出版后,蒙哥马利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章、英国皇家文学艺术协会会员、法兰西文学艺术学院银质奖章等荣誉。随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蒙哥马利的小说被认为维多利亚浪漫主义色彩过重、景物描述过多地融入了主观情感等,逐渐受到冷遇和忽略。直到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批评兴起,蒙哥马利作为“长期受男权传统所否定或忽略的杰出女作家”之一而被“重新发现”。20世纪80年代,蒙哥马利的后代将她从未发表过的大量诗歌、短篇小说、信件和日记整理发表,引起了批评界对这位女作家新的关注与兴趣。

蒙哥马利墓地

《绿山墙的安妮》因涉及女性关注点,探讨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体验、处事态度等而越来越受到女性主义批评的青睐。较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评论家却认为,安妮一步步被社区接受的过程,也是她一步步世俗化、传统化的过程。近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却强调了安妮对哥特式浪漫故事的抵制,也强调了她从“靠‘白日梦’逃避现实”到“勇敢面对自己的社会职责”的转变。所有这些相互矛盾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时代认识安妮的新角度。

为您推荐

科拉克,A.

科拉克,A. : 生于巴巴多斯的圣詹姆斯教区。科拉克毕业于巴巴多斯的哈里森学院。1955年,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经济学与政治科学。1957年开始,他在做记者的同时撰写小说与诗歌。1964年,他的..

纽,W.H.

纽,W.H. : 生于温哥华。曾先后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1965~2003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执教,讲授英语文学。1977~1995年,担任《加拿大文学》的主编,2004年获得名誉主编称号。纽拓展了加..

梅尔翰,G.S.de

梅尔翰,G.S.de : 生于巴黎,卒于奥地利维也纳。曾在政府中担任陆军部总监等高官,很晚才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关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和习俗的思考》(1787)有许多格言和警句,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性描绘。他还写了..

赛顿,E.T.

莱文,N.

莱文,N. : 生于渥太华。父母是波兰犹太裔移民。莱文在渥太华读中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军成为加拿大皇家空军飞行员。二战后分别于1948年和1949年获麦吉尔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49~1980年,他生..

科恩,L.

科恩,L. : 生于蒙特利尔。先后就读于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和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曾长期侨居希腊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恩因在文学、音乐创作与表演方面才华横溢,以及神秘、浪漫的个人经历,引人瞩目。他..

苏斯特,R.

苏斯特,R. : 生于多伦多。苏斯特自高中毕业后就在多伦多的皇家银行供职,直至退休。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皇家空军服役四年。苏斯特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在期刊上发表诗歌。1940年他的第一首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