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伍德,M. :
生于渥太华。童年时因父亲从事森林昆虫研究,每到夏天全家都前往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的北部森林,冬天再回渥太华或多伦多,因此她从小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熟悉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北部的丛林景物。这种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童年经历不仅为《浮现》等小说提供了背景,也为她后来的自然诗储备了素材。这种文明与蛮荒之间的张力成为她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中学时开始写诗歌、短篇小说向学校杂志投稿。1957年她进入多伦多大学,师从诗人J.麦克弗森和文学理论家N.弗莱。英国诗人W.布莱克诗中的双重视觉和双重性对阿特伍德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甚至反映在《双重冥后》《双头诗集》等诗作的题目上。麦克弗森诗作中对古典神话的古为今用及反讽和绝妙的形式对阿特伍德的诗歌创作有特别的启发。1961年她赴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继续深造,196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开始着手撰写题为《英国玄学罗曼司》的关于哥特式小说的博士论文,虽然论文最终没有完成,但哥特式小说在她以后的小说创作中留下了印痕。在其后的10年中,她的学业时断时续,她做过短期市场调研员,先后在多所大学执教。同时发表了许多颇受好评的诗作,开始在加拿大文坛崭露头角。她经历了一次短暂婚姻之后,于1970年开始与G.吉布森共同生活,育有一女。20世纪70年代末,她开始专事写作,先居住在安大略省一农场,后迁居多伦多,先后被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自60年代初以来,阿特伍德已有约20部诗集、15部长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集、6部文学评论及5部其他非虚构性作品出版,并主编了《牛津加拿大英语诗歌》《牛津加拿大英语短篇小说》等文集,此外还撰写了不少广播、电视、戏剧、儿童文学作品等。她获得了加拿大总督奖、联合诗歌奖、莫尔森奖、英联邦文学奖、加拿大勋章、哈佛大学百年奖章等诸多国内外奖项和荣誉,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多伦多大学等10多所大学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70年代以来,她在《纽约人》等不少国际期刊上发表作品,还应邀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演讲、朗诵和发表评论,扩大了加拿大的影响,以加拿大文学代言人的身份一直活跃在世界文坛。
阿特伍德勤奋而多产,是位多面手。但无论是诗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文学评论,都表现出女性主义意识、民族主义倾向和环保生态关怀,统一于“幸存”这一主题中。作者十分关注女性作为个人如何在男权传统观念主导的社会中幸存,加拿大作为主权国家如何在曾为法、英殖民地的历史阴影中和超级大国邻居美国文化入侵的现实威胁下幸存,以及作为全人类生存家园的大自然如何在人类文明现代化进程的入侵和破坏下幸存。
阿特伍德一直密切关注、吸纳层出不穷的文学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借鉴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的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生态批评等批评理论和创作手法,大量运用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不可靠叙述者、不确定的开放性结局、元小说、戏仿、反讽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手法,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突出了主题,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