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特,A.

    鲁特,A. :

生于赫尔辛基一个鞋匠家庭。只上过中学,当过汽车修理工、鞋匠、勤杂工、售货员和仓库保管员等。1968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方法,忠实地反映芬兰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他的作品深受广大劳动者欢迎,曾于1969年和1975年两次获芬兰国家文学奖。

长篇小说《青少年之家》(1969)使他一举成名。作品描述50年代末生活在工人区的10个青年,他们租用旧的汽车修理厂作为临时住所,没有学习和就业的机会,整日东游西逛,到处流浪,靠偷盗等不正当手段混日子。《最后一个秋天》(1979)是《青少年之家》的姊妹篇,描述《青少年之家》中的10个主人公经过奋斗,10年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小业主。《下士尤林》(1971)是他唯一的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故事发生在1941年6月~1944年,通过对在炮兵部队服役的下士尤林和其因政治观点不同而被监禁的兄弟的描写,反映了芬兰工人运动中两种不同的态度和路线。《祖国》(1974)描写一对年轻的工人夫妇面临失业威胁,被迫移民瑞典的故事。《经济繁荣期》(1977)描写工会干部和工人报刊编辑梅盖莱在所谓经济繁荣时期的不幸生活以及最后被送入精神病院,同时揭露了工会运动中不同路线之间的权力争夺和斗争。

鲁特以描写赫尔辛基工人和他们面临的问题为主,作品富有幽默感和讽刺性。他善于把当今国际大事和芬兰社会的日常现象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反映出他的视野宽广,思想深邃。他的作品语言简短精练且通俗易懂。其他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结婚》(1962)和《木板房》(1969),以及短篇小说集《妇女的岁月》(1975)等。

为您推荐

斯内尔伏,E.A.

斯内尔伏,E.A. : 生于赫尔辛基一个木匠家庭,卒于赫尔辛基。芬兰左派文化团体“基拉社”的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从事芬苏和平友好协会工作而被监禁。1945年加入芬兰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末期脱党..

霍维宁,V.

霍维宁,V. : 生于锡莫。父亲是森林主。霍维宁学的也是森林专业,毕业后从事过两年森林保护工作。1957年成为专业作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创作,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圆木》(1950)、长篇小说《偏僻地区..

伊顿,E.M.

伊顿,E.M. : 生于英国柴郡麦克尔斯菲尔德,卒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父亲是英国人,母亲为中国上海人,是一对英国传教士夫妇的养女。父母1863年完婚后返回英国,但因祖父母嫌弃、周围邻居歧视、家庭生活拮据等原..

《黑暗中的城市》

基赫曼,C.

基赫曼,C. : 生于书香门第。大学毕业后当过文学编辑和评论员。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用瑞典语写作。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当心,别迷醉》(1960),通过报纸主编对自己生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描述,揭露和批判..

特朗布莱,M.

特朗布莱,M. : 生于蒙特利尔一印刷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做过印刷厂排字工人、仓库管理员等。1959年发表剧本《火车》,作品获首届青年作者竞赛奖并被拍成电视片。从此他佳作不断,创作了大量舞台剧本,包括..

《觉醒》

《觉醒》 : 作品以性别角色与社会规范的冲突,女性灵与肉的纠结,走向独立与自我中的女性疏离与孤独为主题。小说背景是19世纪后半叶的新奥尔良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地区,女主人公名叫埃德娜,中心情节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