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克西,S.

    阿莱克西,S. :

生于华盛顿州斯波坎。科伦达部族和斯波坎部族的成员。父亲是科伦达部族成员,母亲则拥有斯波坎族、乔克托族、科尔维尔族以及白人血统。从小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在斯波坎保留地。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1980年他离开保留地前往里尔丹高中求学,成为学校的第一个印第安学生。1985年,阿莱克西进入贡萨格大学读医学预科,两年后转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在那儿他开始接触到印第安作家的诗歌作品,决定弃医从文。1991年从华盛顿州立大学毕业后,阿莱克西主要从事小说和诗歌创作,逐渐成为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界的一颗新星。

自大学时代投身文学创作以来,阿莱克西已经出版了《保留地布鲁斯》(1995)、《印第安杀手》(1996)、《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2007)、《飞逸》(2007)等长篇小说,《孤独骑警与笨瓜在天堂打架》(1993)、《十个小印第安人》(2003)、《战舞》(2009)等短篇小说集,《幻舞业》(1992)、《月亮上的第一个印第安人》(1993)、《喜爱三文鱼的人》(1998)、《脸》(2009)等10部诗集。此外, 他还是《烟火讯号》(1999)等多部电影的编剧,根据印第安作家J.威尔奇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血中冬季》(2012)的制片人。

阿莱克西的作品大多以斯波坎部族青少年为主要人物。他一方面以犀利却不失幽默的笔法表现了白人内部殖民对印第安人的种族迫害和歧视,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贫穷、酗酒、暴力、无所归属等困扰着当代印第安生存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描写了印第安年轻一代在物质与精神双重困顿之中的顽强生存,以及他们的坚忍、乐观和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借助他笔下的人物,他不仅颠覆了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印第安刻板形象,而且通过他们克服种种障碍,最终摆脱边缘窘境,在当代社会找到立足之地的艰难经历,表达了印第安人应当融入多元文化、构建杂糅身份的主张。

阿莱克西这种独树一帜的创作使他成为当代印第安文坛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和极高的文学声誉。他的《孤独骑警与笨瓜在天堂打架》1993年获国际笔会/海明威奖,《保留地布鲁斯》1996年获美国图书奖,《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2007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战舞》2010年获国际笔会/福克纳奖,同年他被美洲本土作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为您推荐

伍德科克,G.

伍德科克,G. : 生于温尼伯,卒于温哥华。伍德科克年幼时随父母前往英国。因家境贫困,17岁就开始在大西部铁路公司帕丁顿站工作。20世纪30年代,他在伦敦当地的杂志上发表诗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无政..

伊萨克松,F.

伊萨克松,F. : 生于传教士家庭。在乌普萨拉大学毕业后,分别于1950~1951年、1951~1958年、1959~1965年任《快报》《晨报》和《每日新闻》的文学评论家。1951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冬天的旅行》。同瑞典20..

桑斯特,C.

桑斯特,C. : 生于金斯顿,卒于金斯顿。2岁时丧父,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15岁就去码头挣钱糊口,还在当地的《不列颠辉格报》兼职,当过记账员和校对员。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诗歌和散文,向《文学花环》等期刊..

布鲁克,F.

隆德克维斯特,A.

隆德克维斯特,A. : 生于佩什托普一农民家庭,卒于索尔纳。靠自学成才。长期在瑞典各大报纸如《斯德哥尔摩日报》《每日新闻》等担任文化版编辑,还是瑞典文学杂志《波尼尔文学杂志》的文学评论员。1968年..

尼斯特,R.

尼斯特,R. : 生于安大略省康博,游泳时不幸溺亡于安大略省圣克莱尔湖。尼斯特是德国移民后裔,曾在多伦多大学读书,但几个月后因病辍学。在父亲的农场养病期间,他边干活边阅读了不少世界名著。20世纪20年代..

林奈,C.

林奈,C. : 生于斯莫兰罗斯胡尔特,卒于乌普萨拉。曾在隆德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他是个出色的自然科学家,致力于生态学和植物学研究,并且对自然系统中的植物雌雄属性作出了划时代分类方法,这一方法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