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L.

    辛普森,L. :

生于牙买加。父母有苏格兰和俄裔犹太人血统。辛普森于1940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加入美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美军第101空降师,随军转战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多地。二战后,他先是就读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后回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9年获博士学位。其间,他曾在一家出版社担任编辑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兼职教员。博士毕业以后,他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教职8年,后转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英语与比较文学专业教授,直至1993年退休。

辛普森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对诗歌创作产生兴趣。后来,为了创作诗歌而放弃了自己在索邦大学的学业。1949年,他自费出版了个人的第一部诗集《野心家》,受到好评。辛普森一共出版诗集18部,其中,诗集《大路的尽头》(1963)为他赢得普利策奖。此外,《死亡的好消息》(1955)、《字母“我”的历险》(1971)、《夜晚的最佳时刻》(1983)等诗集也颇受好评。辛普森还获得罗马大奖、埃德娜·米莱纪念奖、美国艺术与文学研究院奖,以及古根海姆基金资助等。

辛普森和他同时代的大多数诗人一样,在大学期间深受新批评理论的熏陶,在创作生涯的起步阶段奉现代主义大师的创作为圭臬。《野心家》《死亡的好消息》等早期诗集显现辛普森对现代主义诗艺精髓的深刻领悟和成熟运用。辛普森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个人的二战经历为基础,重点呈现战争本质的荒诞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这些作品意象紧凑、韵律考究、语言优美。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受当时诗坛风气的启发,辛普森积极探索诗歌表达的新方向。诗集《大路的尽头》的出版是其创作转型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诗歌形式上,更加自由、更加口语化,同时有意识地整合超现实主义手法,让作品带上深层意象诗歌的色彩。诗歌主题上,辛普森也突破此前相对单一的战争主题,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作为第一代移民,辛普森早年向往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对美国梦坚信不疑。而自60~70年代开始,对美国梦和中产阶级郊区生活方式的质疑成为辛普森创作的基调。如诗集《夜晚的最佳时刻》通过对离婚、偷情、邻里龃龉等琐碎生活片段的戏剧化呈现,传达出作者对美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深刻反思。

除了诗歌创作,辛普森还是一位很有见地的批评家,撰写过一系列的文学批评类著作,其中《高塔三人组:庞德、艾略特与威廉斯生平与著作》(1975)、《品味的革命:托马斯、金斯伯格、普拉斯和洛厄尔研究》(1978)及《诗人的性格》(1986)等专著均得到学界很高的评价。

为您推荐

鲁-约翰逊,I.

鲁-约翰逊,I. : 生于中部舍尔姆兰的一个雇工家庭。父母都给地主当雇工,生活十分困苦。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只上了一两年学就去当雇工以帮助父母养家糊口。15岁时,离家独立生活,用外祖母给的一点零花钱买了针..

《爱药》

《爱药》 : 这部作品由看似独立成篇、实则密切相关的18个短篇构成,以一个虚构的北达科他州齐佩瓦保留地为背景,让不同的叙事者从各自的视角讲述了1934~1984年发生在这个保留地内外的故事。这些故事互为..

弗伦奇,D.

弗伦奇,D. : 生于纽芬兰的考莱角。父亲是木匠,1945年随全家移居多伦多。弗伦奇曾受过演艺训练,1960~1965年为加拿大广播公司表演戏剧,与此同时,开始尝试创作剧本。他于1972年推出关于默塞尔一家的剧本《离..

泰特,J.

诺德克维斯特,K.R.

诺德克维斯特,K.R. : 生于北方诺尔兰省。在诺尔兰省长大,受教育不多,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他继承20世纪30年代工人作家创作传统,是70年代现实主义工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工人队伍中的中年人,他们清楚..

曼戴尔,E.

曼戴尔,E. : 生于萨斯喀切温的埃斯特文,卒于多伦多。1943年参军并在海外服役,1946年回国。于1949年和1950年获萨斯喀切温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57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多伦多大学、魁北..

维塞尔,J.H.

维塞尔,J.H. : 生于挪威韦斯特比,卒于哥本哈根。在韦斯特比长大。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哥本哈根,主要靠当教师谋生。维塞尔的成名作是故事诗《铁匠和面包师》,讽刺了人类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