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胡夫人的丈夫》

    《阿胡夫人的丈夫》 :

出版于1961年。阿富汗尼是自由撰稿人,《阿胡夫人的丈夫》是其长篇处女作,被伊朗图书学会评为1961年最佳图书,并得到当时伊朗文学评论界的盛赞,小说的名声远远超越了作者本人的名声。

小说故事发生在1934年的克尔曼沙,小说主人公赛义德·米朗是当地馕饼师行会主席,通过做军需馕饼而靠近总督的权力中心,生意做得蒸蒸日上,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有个贤惠的妻子阿胡和四个可爱的孩子。然而,一个“新派女人”胡玛闯进了赛义德·米朗的生活。胡玛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平静和谐的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米朗按照伊斯兰教法正式纳胡玛为第二房妻子。之后,两个妻子之间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丈夫的角逐。从此,原本安宁的家庭陷入了无止境的争吵与争夺中。小说描写了这个家庭7年中的变化,对伊朗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了一种全方位的呈现。另一方面,这时恰逢礼萨汗政府推行社会变革,米朗拼命想跻身于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然而,米朗在激烈的社会变革面前,无所适从,四处碰壁,逐渐耗掉了自己的所有资产。靠金钱获得的爱情,随着金钱的消失而消失,胡玛跟着一个汽车司机离家私奔。米朗最后走投无路之时,又躲进了阿胡夫人的怀抱。阿胡夫人很感谢重新寻回丈夫,她振作精神,让破碎的生活重新归于秩序。

《阿胡夫人的丈夫》既是一部文学作品,也可以说是一部社会纪实作品,它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反映。小说故事集中于1934~1941年,其间经历了二战的爆发、盟军进占伊朗等国际重大政治事件,小说在讲述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命运的同时,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这个时代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为您推荐

阿尔伯特·曼米

阿尔伯特·曼米 : 生于突尼斯城的犹太贫民区,卒于法国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兼有柏柏尔族血统。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哲学系,后赴法国索邦大学进修,回国后在一所高中任教。突尼斯独立后迁居法国,任教于技校..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1978年出版,作为苏联高校教科书通行于世。中文版由王忠琪等翻译,更名为《文学原理》,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波斯别洛夫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文论界庸俗社会学派首..

《苏璐奇不在场》

《苏璐奇不在场》 : 出版于1979年。小说以两条线索平行展开:苏璐奇家庭的毁灭与乡村的消失交织在一起。苏璐奇的不在场,象征着在伊朗的现代化变革中,伊朗自身文化传统的依靠与屏障全都消失不在场,在这场..

德里斯·什莱比

阿卜杜·卡迪尔·杰扎伊里

阿卜杜·卡迪尔·杰扎伊里 : 出身于阿尔及利亚中西部穆阿斯凯尔省的盖伊塔腊贵族世家。自幼跟随父亲接受苏非派宗教教育,少年时期前往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瓦赫兰求学,在文学、神学及教法学方面均取得..

捷列绍夫,N.D.

捷列绍夫,N.D. : 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卒于莫斯科。很小就开始阅读文学作品,12岁时曾参加纪念普希金的庆祝活动。1884年毕业于莫斯科实用商学院,同年开始文学创作。1899年创办“星期三”文学小组(189..

《菩提树》

《菩提树》 : 出版于2000年。小说上下两册,1038页,全书多达240个人物,其中60人在整个故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说故事线索多头并进,如同菩提树枝叶繁茂又盘根错节。其中,最核心故事是阿扎尔帕德家族的兴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