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曼米

    阿尔伯特·曼米 :

生于突尼斯城的犹太贫民区,卒于法国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兼有柏柏尔族血统。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哲学系,后赴法国索邦大学进修,回国后在一所高中任教。突尼斯独立后迁居法国,任教于技校高中和巴黎第十大学。

作为穆斯林中的犹太人、欧洲人中的阿拉伯人,传统阶层中的受西方文化熏陶者、资产阶级中的出身贫困者,曼米始终在东西方之间寻找平衡点。他积极支持突尼斯独立运动,其非虚构作品《殖民者与被殖民者》(1957),写作于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之际,由法国作家、哲学家J.-P.萨特作序。这部作品常与F.法农的《地球上不幸的人们》《黑皮肤,白面具》、A.赛泽尔的《关于殖民主义的话语》等后殖民主义早期经典著作并列。曼米的另一著作《非殖民化与非殖民者》(2006)则强调在全球非殖民化运动中,前殖民地的遭遇与这些国家的政治腐败有很大关联。其他社会学著作还包括《被统治者》《独立》《种族主义》《犹太人的解放》《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等。

在文学创作方面,处女作《盐柱》(1954)以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为蓝本,由A.加缪作序,获1954年弗朗茨·法农奖。其他小说作品还有《陌生人》(1955)、《蝎子》(1969)、《沙漠》(1977)等。曼米认为马格里布作家的法语创作起到了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作用,有助于马格里布地区国际型文化的形成。

为您推荐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1978年出版,作为苏联高校教科书通行于世。中文版由王忠琪等翻译,更名为《文学原理》,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波斯别洛夫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文论界庸俗社会学派首..

《苏璐奇不在场》

《苏璐奇不在场》 : 出版于1979年。小说以两条线索平行展开:苏璐奇家庭的毁灭与乡村的消失交织在一起。苏璐奇的不在场,象征着在伊朗的现代化变革中,伊朗自身文化传统的依靠与屏障全都消失不在场,在这场..

德里斯·什莱比

德里斯·什莱比 : 出身于摩洛哥杰迪达城一个富商家庭。曾就读于卡萨布兰卡法语学校,后赴巴黎学习化学工程,博士阶段转攻文学和新闻学。毕业后定居法国,供职于法国广播界。什莱比作品的中心主题是东西方..

阿卜杜·卡迪尔·杰扎伊里

捷列绍夫,N.D.

捷列绍夫,N.D. : 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卒于莫斯科。很小就开始阅读文学作品,12岁时曾参加纪念普希金的庆祝活动。1884年毕业于莫斯科实用商学院,同年开始文学创作。1899年创办“星期三”文学小组(189..

《菩提树》

《菩提树》 : 出版于2000年。小说上下两册,1038页,全书多达240个人物,其中60人在整个故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说故事线索多头并进,如同菩提树枝叶繁茂又盘根错节。其中,最核心故事是阿扎尔帕德家族的兴衰与..

马鲁夫兄弟

马鲁夫兄弟 : 生于黎巴嫩扎赫勒市一书香门第。哥哥法齐·马鲁夫3岁时即开始阅读,后在大马士革和贝鲁特等地求学。1921年前往巴西从事实业。1922年在圣保罗创建“扎赫拉俱乐部”。1930年英年早逝。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