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凤凰》 :
1966年出版。诗集集中表现诗人对人性之“恶”的拷问,以及诗人对重铸信仰的渴望。伊朗社会主义运动在1953年惨遭“八月政变”的镇压。这一重大政治事件让夏姆鲁看到了人性中的恶,曾一度陷入绝望的精神状态。阿伊达的爱情拯救了夏姆鲁,使夏姆鲁重新振作起来。诗集中《救世主之死》一诗虽不长,但堪称一篇史诗,是夏姆鲁诗歌中、也是伊朗现代新诗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此诗截取了耶稣慷慨赴十字架之难的片段,既展现了迫害耶稣者的罪恶,更凸现了耶稣的伟大与神圣:“唱着单调的歌/长尾拖在地上的木制重物/在他的身后/一条沉重而痉挛般的线/在地上划出//……出自在自己生命中获得的仁慈/他变得轻盈/如同一只天鹅/骄傲地/看着自己的纯洁//‘鞭打他!’/皮鞭/落下/一条红色的没有尽头的鞭子/长长地/挥舞成/一个巨大的环扣//……天空/沉重地/垂落/在仁慈逐渐销声匿迹的歌上/悲伤的众人/躬身匍匐在地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升起。”耶稣以自己的死负荷了人类的罪,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人性深处的黑暗,以自己伟大的博爱,使爱的种子在人间广播。可以说,夏姆鲁从耶稣之死事件中既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也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其中的长诗《旅行》(真主啊)则集中体现诗人对重塑信仰的渴望:“真主啊/我的清真寺在哪里/我的船长?在哪片水域的哪座岛上才是安全?/当它的路/从没有庇护的七海经过//我们从弯弯曲曲的狭窄水路经过/带着旅行的第一顿晚餐/那是水晶般的绿色田野。”“七海”在《古兰经》中指七层地狱,代表人性的七种罪恶:奸诈、贪婪、淫欲、妒忌、残暴、吝啬和仇视。“第一顿晚餐”指圣餐的典故:耶稣的第一批信仰者请求耶稣向真主(上帝)祈求一顿丰盛的美餐,以坚定自己的信仰。真主(上帝)应耶稣的祈求降下丰盛的筵席在田野中。“清真寺”在这里并不局限为伊斯兰教的象征,而是信仰的象征,是人性善的象征,是光明的象征,诗人要突破人性种种罪恶的重围去寻找它。诗人此时的处境是:“我们困难地在瘟疫的腐臭的空气中呼吸/大汗淋漓/在绝望的挣扎中/划浆。”这既是现实腐败的写照,也是伊朗社会西化过程中社会失范、人性堕落的写照,二者加在一起是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真主啊/我的船长!/我的清真寺在何处?/在哪一片海域/哪一座岛屿?/在那里我晕倒在你的脚下俯首行礼/给古老的宗教/——就像无数世纪之遥的木乃伊——/以花朵般的面颊/赋予生命。”面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沦丧、信仰淡漠、重物质轻精神,诗人呼唤人们重铸信仰,回归传统,恢复人性本初的真善美——被人们的贪婪物欲所抛弃并遗忘了的珍宝。正如此诗中“清真寺”并非是专指代伊斯兰教,而是信仰的象征,这里“信仰”也不是专指宗教信仰,而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追求,以及克恶向善的精神修养。此诗以史诗般的宏伟气魄抒写了一曲呼唤人性善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