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拉·布勒尼翁》 :
由于战争原因推迟到1919年才得以出版。小说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从1616年2月4日圣蜡节到1617年1月6日主显节期间的社会现实,塑造了木匠哥拉·布勒尼翁这个天性乐观的高卢人形象。
在这个闭塞的外省地区,布勒尼翁整天摆弄木头,刨光磨平,空下来就在小园子里翻翻土地,自得其乐。他会雕花,喜欢酒和女人,生于宗教战争的动乱时代,却以乐天主义的态度享受人生。他经历了种种不幸的遭遇,心上人莫名其妙地被人夺走,婚后老婆吵闹难缠,儿子们长大后又勾心斗角,加上战争、瘟疫、火灾,他却依然爽朗快活、俏皮幽默。他不会抽象地推理,但是有自己的哲学。如在宗教战争期间,他认识到自己是夹在牧羊人和狼之间的羔羊,就组织平民起来反抗。
《哥拉·布勒尼翁》充分体现了法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反映了属于高卢精神的乐观生活信念。小说继承了F.拉伯雷的风格,充满了谚语格言、滑稽故事,以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形象体现出崇高乐观的人道主义精神,因完稿和出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出版后受到M.高尔基的热情赞扬。
《哥拉·布勒尼翁》中译本书影